bāngzhì

邦治


拼音bāng zhì
注音ㄅㄤ ㄓˋ

邦治

词语解释

邦治[ bāng zhì ]

⒈  古指掌建邦的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泛指国家的政事。

引证解释

⒈  古指掌建邦的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泛指国家的政事。

《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孔 传:“天官卿称太宰,主国政治,统理百官,均平四海之内。”
《周礼·天官·冢宰》:“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郑玄 注:“邦治,王所以治邦国也……故《大宰职》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分字解释


※ "邦治"的意思解释、邦治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邦治”的意思:

“邦治”一词指的是国家或国家的治理,强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和运作。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邦”字通常指国家,“治”字指治理或管理。因此,“邦治”在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是指国家的治理。

出处:

“邦治”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出处,它是由“邦”和“治”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分别代表了国家和治理的概念。

同义词:

国治

国政

国务

政治治理

反义词:

邦乱

国乱

政乱

治乱

相关词语:

邦国

国策

政策

治理

政府机构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邦治”作为一个较为正式的词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它更多出现在政治、历史或学术讨论中。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古代的贤君们都非常重视邦治,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使得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