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nshuò

颁朔


拼音bān shuò
注音ㄅㄢ ㄕㄨㄛˋ

繁体頒朔

颁朔

词语解释

颁朔[ bān shuò ]

⒈  古代帝王于每年季冬把来年的历日布告天下诸侯,谓之“颁朔”。语本《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郑玄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于每年季冬把来年的历日布告天下诸侯,谓之“颁朔”。

语本《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
郑玄 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
宋 曾巩 《谢熙宁十年历日表》:“故颁朔之旧章,为守邦之先务。”
元 耶律楚材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之二:“顒观颁朔施仁政,竚待更元布德音。”

分字解释


※ "颁朔"的意思解释、颁朔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颁朔”的意思:

“颁朔”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颁布历书,尤其是指颁布新的农历月份开始的日子。它通常与“朔日”联系在一起,朔日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颁”字有发布、颁布的意思;“朔”字有农历每月初一日之意。因此,“颁朔”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是颁布新的农历月份。

出处:

“颁朔”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法制度,尤其是在农历的使用和管理中。具体出处难以确定,因为它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词汇。

同义词:

颁历

布朔

发布朔日

反义词:

撤朔

收朔

相关词语:

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

朔日: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朔望月:农历的一个月,通常为29或30天。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颁朔”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与它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想象,在古代,每当新的一年或新的月份开始时,朝廷会颁布新的历书,这时候可能会有相关的庆祝活动或民间传说。

用这个词语造句:

朝廷将于明日颁朔,全国各地的官员百姓都将迎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