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保和殿保和殿的意思
bǎodiàn

保和殿


拼音bǎo hé diàn
注音ㄅㄠˇ ㄏㄜˊ ㄉ一ㄢˋ

保和殿

词语解释

保和殿[ bǎo hé diàn ]

⒈  殿名。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而宣和殿后,又创立保和殿者,左右有稽古、博古、尚古等诸阁,咸以贮古玉印玺,诸鼎彝礼器,法书图画尽在。”此指宋殿。清代保和殿为紫禁城内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干清门前。始建于明代,初建时称谨身殿,后改名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清雍正以后,朝考新进士及每岁除夕筵宴外藩,在此殿进行。

引证解释

⒈  殿名。此指 宋 殿。 清 代 保和殿 为 紫禁城 内三大殿之一。在 中和殿 后、 乾清门 前。始建于 明 代,初建时称 谨身殿,后改名 建极殿。清 顺治 二年改为 保和殿。清 雍正 以后,朝考新进士及每岁除夕筵宴外藩,在此殿进行。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而 宣和殿 后,又创立 保和殿 者,左右有 稽古、博古、尚古 等诸阁,咸以贮古玉印璽,诸鼎彝礼器,法书图画尽在。”

国语辞典

保和殿[ bǎo hé diàn ]

⒈  清宫三殿之一。在北平旧紫禁城内,殿内专供飨宴外藩、王公,并为科举时代举行最后一场殿试的所在。

分字解释


※ "保和殿"的意思解释、保和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保和殿”:

意思:保和殿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一,是明清两代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筑之一,位于太和殿后,是皇帝宴请群臣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它位于紫禁城外朝的最后一重,是皇权的象征。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关于“保和殿”的记载可能没有专门条目,因为它是具体的宫殿名称,而不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汇。但是,“保和”二字在字典中可以找到,“保”意为保护、维持,“和”意为和谐、和睦。

出处:保和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重建北京城时始建。

同义词:无

反义词:无

相关词语:太和殿、乾清宫、紫禁城、金水桥、午门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保和殿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宫殿,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故事和传说,比如关于明清两代皇帝在这里举行大典、宴请外宾或是举行科举考试的传说。

网络故事示例: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游客在保和殿前意外发现了一块古石碑,碑上记载了一段失传的皇族秘史,吸引了众多历史爱好者前来探究。

用这个词语造句:

皇帝决定在保和殿举行一场盛大的国庆招待会,以示对各国使节的友好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