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意思
běizhànzhēng

北伐战争


拼音běi fá zhàn zhēng
注音ㄅㄟˇ ㄈㄚˊ ㄓㄢˋ ㄓㄥ

繁体北伐戰爭
词性名词

北伐战争

词语解释

北伐战争[ běi fá zhàn zhēng ]

⒈  1926-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进行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简称北伐。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Army War;

分字解释


※ "北伐战争"的意思解释、北伐战争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浦在廷赞成国民革命,追随孙中山参加北伐战争,担任过效忠孙中山的滇军军需总局及烟酒公卖局局长。


AI解释


词语“北伐战争”的意思:

北伐战争是指中国国民党在1926年至1928年间,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而发起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国民革命军为主要力量,目标是打败北方的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汉字字典,但“北伐战争”这个词语并不在康熙字典中收录,因为它是近现代历史事件,而康熙字典主要收录的是古代汉字及其解释。

出处:

“北伐战争”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1926年,当时国民党为了统一全国,发动了这场战争。

同义词:

北伐、北伐运动

反义词:

内战、分裂

相关词语:

国共合作、军阀割据、抗日战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北伐战争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其中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在网络上有所流传,如孙中山、蒋介石、冯玉祥等人的事迹。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国民革命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最终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