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i

北曲


拼音běi qǔ
注音ㄅㄟˇ ㄑㄨˇ

北曲

词语解释

北曲[ běi qǔ ]

⒈  宋元以来北方诸宫调、散曲、戏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调子豪壮朴实。

Northern Opera;

⒉  元代流行于北方的戏曲。

引证解释

⒈  宋 元 以来北方戏曲、散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与“南曲”相对。音乐上用七声音阶,调子豪壮朴实,以弦乐器伴奏。

明 胡侍 《真珠船·北曲》:“北曲音调,大都舒雅宏壮,真能令人手舞足蹈,一唱三叹。若南曲则悽婉嫵媚,令人不欢,直 顾长康 所谓老婢声耳。故今奏之朝廷郊庙者,纯用北曲,不用南曲。”
清 沉起凤 《谐铎·垂帘论曲》:“南曲有四声,北曲止有三声,以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之内。”

⒉  金 元 时代流行于北方的戏曲,如杂剧、院本等。与“南戏”相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八:“词曲著名者,北曲则 关、郑、马、白,南曲则 施、高、汤、沉,皆巨子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宾白》:“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止閲填词,亦皆一气呵成。”

国语辞典

北曲[ běi qǔ ]

⒈  最早的戏曲声腔之一。盛行于元代,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类。曲调来源有从唐宋歌舞大曲,宋、金以来说唱诸宫调演变而来,也有大量吸收蒙古胡乐而成。采七声音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刚劲豪放,不同于委婉柔和的南曲。用韵以中原音韵为主,无入声,平声分阴阳,不同于南曲有入声。现存元杂剧多用北曲组成。

分字解释


※ "北曲"的意思解释、北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北曲”的意思:

“北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指的是元明清三代流行于北方地区的戏曲剧种。它源于宋金时期的杂剧,后发展形成了以唱腔为特点的戏曲形式,包括京剧、评剧、梆子戏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未直接收录“北曲”一词,但根据其内容可以推测,“北曲”可能涉及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康熙字典对“曲”有解释,如:“曲,乐章也。古乐有宫商角徵羽五音,以曲调之。”这里的“曲”指的是乐曲、乐章。

出处:

“北曲”起源于宋金时期,具体出处难以考究。但根据历史记载,元杂剧是“北曲”的雏形,明代后期至清代,各种“北曲”剧种逐渐成熟。

同义词:

曲艺、戏曲、曲调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与“北曲”相对的是“南曲”,即流行于南方的戏曲剧种。

相关词语:

京剧、评剧、梆子戏、元杂剧、昆曲、南曲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北曲”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的是,在当代,一些戏曲爱好者和研究者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北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种传统艺术形式。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古老的“北曲”艺术,历经数百年的传承,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