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àn

卞和


拼音biàn hé
注音ㄅ一ㄢˋ ㄏㄜˊ

卞和

词语解释

卞和[ biàn hé ]

⒈  春秋楚人。相传他得玉璞,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被认为欺诈,受刑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于荆山下,文王使人琢璞,得宝玉,名为“和氏璧”。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楚 人。相传他得玉璞,先后献给 楚厉王 和 楚武王,都被认为欺诈,受刑砍去双脚。 楚文王 即位,他抱璞哭于 荆山 下, 文王 使人琢璞,得宝玉,名为“和氏璧”。参阅《韩非子·和氏》、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 卞和 献宝, 楚王 刖之。”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

国语辞典

卞和[ biàn hé ]

⒈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分字解释


※ "卞和"的意思解释、卞和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卞和”是指古代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玉工,他的名字叫卞和。以下是对这个词语的详细解释:

意思:

卞和,原指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玉工,后多用来比喻忠贞不渝、勇于献身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卞和”的解释为:“卞和,楚人,善玉工,以璞献楚王。”

出处:

《韩非子·和氏》记载了卞和献玉的故事。

同义词:

玉人、璞工

反义词:

奸佞、谄媚

相关词语:

璞玉、献璞、和氏璧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卞和献璞”的故事,讲述卞和发现一块璞玉,经过精心雕琢,最终成为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这个故事寓意着忠诚、坚持和智慧。

造句:

卞和献璞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千古的佳话,激励着无数人勇于追求真理,坚守信念。

网络故事或典故的造句:

在当今社会,卞和献璞的故事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像卞和一样,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坚持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