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髦

词语解释
弁髦[ biàn máo ]
⒈ 弁,黑色布帽;髦,童子眉际垂发。古代男子行冠礼,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后,即弃缁布冠不用,并剃去垂髦,理发为髻。因以“弁髦”喻弃置无用之物。
⒉ 引申为鄙视。
⒊ 谓刚成年。
引证解释
⒈ 弁,黑色布帽;髦,童子眉际垂发。古代男子行冠礼,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后,即弃缁布冠不用,并剃去垂髦,理发为髻。因以“弁髦”喻弃置无用之物。
引《左传·昭公九年》:“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为何把皇家功令视若弁髦?”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藐王言如弁髦,视纶音如草莽。”
⒉ 引申为鄙视。
引明 王世贞 《顾母查太宜人述》:“若奈何食先 文康 之泽而弁髦之?”
清 钱谦益 《微臣仰祈圣明洞鉴疏》:“何敢於弁髦明旨,而肆无忌惮也。”
⒊ 谓刚成年。
引唐 王维 《京兆韦公神道碑铭》:“弁髦署吏,抱拜授封。”
赵殿成 笺注:“右丞 用其字,盖取始冠之义。”
国语辞典
弁髦[ biàn máo ]
⒈ 古代男子成人时举行冠体,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之后剃去垂髦,不再用缁布冠。后即用弁髦来比喻没有用的东西。
引《左传·昭公九年》:「岂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⒉ 玩弄、轻视。
引《醉醒石·第一四回》:「即如王敦、桓玄干犯名义,谋反篡位,先时戕害僚友,继而弁髦君上。」
分字解释
※ "弁髦"的意思解释、弁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弁髦”:
意思:原指儿童头顶两侧剃发的短发,后引申为对幼年时期的代称,也指儿童所戴的帽子。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比喻年轻轻狂的时期。
康熙字典解释:见“髽髻”条。《集韵》与“髽”通。古者男子未成年者不冠,但以髽结发,后因称儿童为“弁髦”。
出处:《周礼·天官·宰夫》中有“十有二月,则布令于邦国都鄙,使各以其齿序齿于学,而无贵贱之等,教之曰:‘公事之共,国之典,官之政,医之药,卜之龟,笠之笠,蓋之蓋,弓矢之度,车马之良,工事之巧,器用之量,乐师之教,国子之教,鼓琴鼓瑟,吹笙鼓簧,执干戈,习射御,治军旅,教舞,帅其舞者。’凡此八者,士之八艺也。”其中“笠之笠,蓋之蓋”即指弁髦。
同义词:髽髻、幼年、童年
反义词:成年、暮年
相关词语:冠礼、笄礼(女子成年的礼节)、髻(古代妇女的发饰)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弁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常与儿童的纯真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相关联。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的童年如同弁髦般无忧无虑,转眼间却已成长为肩负重任的青年。
相关词语
- shí máo时髦
- biàn máo弁髦
- biàn máo弁髦
- wéi biàn韦弁
- pí biàn fú皮弁服
- jiāng biàn将弁
- máo zǐ髦子
- zhōu biàn周弁
- biàn yǔ弁语
- máo shuò髦硕
- lù biàn鹿弁
- zhū máo朱髦
- biàn hán弁韩
- máo jùn髦俊
- gǔ biàn股弁
- máo tóu髦头
- zhuī shí máo追时髦
- biàn lì弁栗
- què biàn雀弁
- yuán biàn员弁
- bīng biàn兵弁
- yù máo誉髦
- biàn yán弁言
- máo ér xì髦儿戏
- chán biàn蝉弁
- mǎ biàn马弁
- gǎn shí máo赶时髦
- biàn bīng弁兵
- biàn cháng弁裳
- mò biàn末弁
- pí biàn皮弁
- jué biàn爵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