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史

词语解释
编年史[ biān nián shǐ ]
⒈ 指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亦称“年代史”
英chronicle; annal;
引证解释
⒈ 编年体的史书。亦借指可以纪年的事物。参见“编年体”。
引清 李渔 《梧桐》:“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有节可纪,生一年纪一年,树有树之年,人即纪人之年,树小而人与之小,树大而人随之大,观树即所以观身。”
《人民日报》1981.1.27:“几百万字的罪证材料,像一部编年史一样,揭开了这一伙阴谋家是怎样窃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黑幕。”
国语辞典
编年史[ biān nián shǐ ]
⒈ 一种我国史书的体裁。以史事系于年、月之下,创始于《春秋》。
分字解释
※ "编年史"的意思解释、编年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硕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2.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3.言归正传,再说一说圣母院的门脸儿吧。这座雄伟庄严的主教堂令人骇然,正如其编年史学家所云:见其宏伟,游人无不目瞪口呆。当我们诚惶诚恐前去瞻仰时,它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在这里再做些描述吧。
AI解释
词语“编年史”的意思:
编年史是一种按照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的文献体裁。它侧重于按年、月、日的先后顺序排列事件,以便读者了解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编年史”的解释是:“按年月编次,以记时事者。”这里强调的是按时间顺序记录历史。
出处:
“编年史”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史书,如《春秋》和《左传》等。这些文献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的典范。
同义词:
年谱
年纪
年表
反义词:
断代史
纪传体
相关词语:
年份
世纪
公元
朝代
历史事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关于“编年史”的网络故事是,一位历史学者在网上发起了一个“编写我国编年史”的活动。他鼓励网友共同记录和整理我国的历史事件,形成一部全民参与、全面反映历史发展的编年史。这个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积极参与,最终形成了一部规模庞大的编年史。
用这个词语造句: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它以纪传体的形式,系统地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相关词语
- nián dài年代
- shào nián gōng少年宫
- zhōu nián周年
- biān zào编造
- jì nián纪年
- nián huà年画
- nián zhǎng年长
- yuán nián元年
- shēn nián身年
- měi nián每年
- nián wěi年尾
- guò nián过年
- dà nián大年
- biān zhì编制
- qù nián去年
- gǎi biān改编
- duō nián多年
- xiǎng nián享年
- shào nián zǐ少年子
- fēng nián丰年
- biān xuǎn编选
- xiǎo nián yè小年夜
- liú nián流年
- mò nián末年
- zhī mìng zhī nián知命之年
- hé biān合编
- biān nián shǐ编年史
- biān nián shǐ编年史
- biān nián shǐ编年史
- nián jià年假
- lǎo nián老年
- dà shǐ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