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编年体编年体的意思
biānnián

编年体


拼音biān nián tǐ
注音ㄅ一ㄢ ㄋ一ㄢˊ ㄊ一ˇ

繁体編年體
词性名词

编年体

词语解释

编年体[ biān nián tǐ ]

⒈  一种按时间顺序编排史实的史书体裁。

in the style of annal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史实。 《竹书纪年》、《春秋》为 中国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汉 司马迁 改编年为纪传, 汉 荀悦 又改纪传为编年,自是纪传与编年并行。至 宋 司马光 撰《资治通鉴》,上起 周威王 二十二年,下迄 五代 末,前后1362年,以通史编年,成为编年体史书的巨著。编年体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容易看出同时期各事件之间的联系,但记事前后分隔,首尾难以联贯,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章制度等也不易详其源委。

国语辞典

编年体[ biān nián tǐ ]

⒈  按年代先后顺序列记事实的史书体裁。如《春秋》、《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分字解释


※ "编年体"的意思解释、编年体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东汉的荀悦对史学独立有巨大贡献,他不仅第一个建议设置专职史官,还写了汉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汉纪》,发凡起例之功不可磨灭。


AI解释


词语“编年体”的意思:

编年体是一种史书编纂体例,按照年代顺序编排历史事件,强调时间序列的连续性和历史发展的脉络。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对“编年体”进行解释,但根据其编纂体例,可以推测“编年体”可能被理解为一种以年代为序的记载历史的方法。

出处:

编年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可能是《春秋》,由孔子编纂,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同义词:

年表、编年纪、年代记

反义词:

纪事本末体、纪传体

相关词语:

历史编纂、史书、年谱、年代、纪年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编年体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研究,例如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历史的研究,通常会用编年体的方式来详细记录和梳理。

用这个词语造句: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典范之作,它采用编年体的形式,将黄帝至汉武帝的历史事件依次记载,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