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niú

鞭牛


拼音biān niú
注音ㄅ一ㄢ ㄋ一ㄡˊ

鞭牛

词语解释

鞭牛[ biān niú ]

⒈  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

引证解释

⒈  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参见“鞭春”。

唐 元稹 《生春》诗之七:“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立春》:“前一日, 临安府 造进大春牛,设之 福寧殿 庭。及驾临幸,内宫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
清 顾禄 《清嘉录·正月·打春》:“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农民竞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里胥以春毬相餽貽,预兆丰稔。”

国语辞典

鞭牛[ biān niú ]

⒈  中国习俗在立春前一日,各地州县官府鞭打春牛迎春,以祈求丰收。

唐·元稹〈生春诗〉二〇首之七:「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分字解释


※ "鞭牛"的意思解释、鞭牛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鞭牛”的意思:

“鞭牛”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用鞭子抽打牛,比喻用严厉的手段来驱使或激励人。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语也常用来比喻用严厉或强制的方式推动工作或学习。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鞭牛”这个成语,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解释为:用鞭子驱赶牛,比喻用严厉手段激励或驱使。

出处:

“鞭牛”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它可能来源于古代的农耕生活,人们在耕作时用鞭子驱赶牛,从而联想到用鞭子激励或驱使。

同义词:

鞭策

激励

驱使

催促

反义词:

放任

慢待

懒惰

消极

相关词语:

鞭打

驱赶

激励

驱使

催促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鞭牛”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用鞭子驱赶牛,最终将山移走的故事,寓意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战胜困难。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经理决定对员工进行“鞭牛”,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考核来激励大家更加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