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ǎn pò
注音ㄅ一ㄢˇ ㄆㄛˋ
⒈ 狭窄,不宽广。
⒉ 犹褊急。
⒈ 狭窄,不宽广。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第宅》:“高宗 时,中书侍郎 李义琰 亦至褊迫。 义琰 虽居相位,在官清俭,竟终于方丈室之内。
引高宗 闻而嗟嘆。”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七:“蓝乔 近得道,常苦世褊迫。”
⒉ 犹褊急。参见“褊急”。
引宋 王安石 《上张枢密书》:“某蠢陋褊迫,不知所向。”
明 方孝孺 《送郑淑贞之成都》诗:“况我褊迫士,志意早衰弱。”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沤寄生五古》:“先生静者儔,涉世戒褊迫。”
⒈ 见识狭小。
引唐·韩愈〈石鼓歌〉:「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词语“褊迫”的意思:
“褊迫”是一个汉语词汇,用来形容空间狭窄,压迫感强,或者指人心胸狭窄,气量小。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褊”字条下有“褊迫”一词,解释为“狭窄而压迫”。
出处:
“褊迫”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可能是从“褊”和“迫”两个字的本意演变而来。
同义词:
狭窄
狭隘
狭小
压迫
反义词:
宽敞
宽广
宽阔
宽容
相关词语:
褊见
褊狭
褊促
褊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褊迫”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比如狭窄的房间让人感到压抑,或是人与人之间因为心胸狭窄而产生的矛盾。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这个褊迫的房间里,我感到非常压抑,几乎无法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