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ān shāo
注音ㄅ一ㄢ ㄕㄠ
⒈ 鞭子末端的软性细长物,常以皮条或丝为之。亦借指鞭子。
⒈ 鞭子末端的软性细长物,常以皮条或丝为之。亦借指鞭子。鞘,一本作“梢”。
引《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韩咎 ﹞还营下马,觉鞭重,见有緑锦囊,中有短卷书,著鞭鞘,皆不知所从来。”
唐 韩偓 《重游曲江》诗:“惆悵引人还到夜,鞭鞘风冷柳烟轻。”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忆钱塘》词:“花扑鞭鞘,风吹衫袖,马蹄初趁新装。”
词语“鞭鞘”的意思:
“鞭鞘”是指鞭子的一部分,通常指鞭子末端的金属部分,用来打击或驱赶动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鞭鞘”条目解释为:鞭子之末,用以打马或驱赶牲畜的金属部分。
出处:
“鞭鞘”这个词语的出处并不明确,它是由“鞭”和“鞘”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指鞭子本身和鞭子的金属部分。
同义词:
鞭柄
鞭尾
反义词:
无鞘鞭
无鞭
相关词语:
鞭子
马鞭
牧鞭
鞭打
驱赶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鞭鞘”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鞭子相关的成语或故事,如“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鞭策”(激励、督促)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小明在马戏团表演骑马,他挥舞着鞭鞘,驱赶着马儿在场上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