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避军三舍避军三舍的意思
jūnsānshè

避军三舍


拼音bì jūn sān shè
注音ㄅ一ˋ ㄐㄨㄣ ㄙㄢ ㄕㄜˋ

成语解释 避军三舍

繁体避軍三舍

避军三舍

词语解释

避军三舍[ bì jūn sān shè ]

⒈  见“避君三舍”。

引证解释

⒈  见“避君三舍”。

分字解释


※ "避军三舍"的意思解释、避军三舍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避军三舍”的意思:

“避军三舍”原指古代军队作战时,避开对方阵地三里远的距离,以示退让。这个词语后来引申为避免冲突或退让让步。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避”字解释为避开、逃避,“军”字解释为军队,“三舍”解释为古代长度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三舍即九十里。因此,“避军三舍”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避开军队九十里。

出处:

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中记载了晋国军队与楚国军队在城濮之战中的故事。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下令退军九十里,即“避军三舍”。

同义词:

退避三舍、避其锋芒、退让一步

反义词:

正面交锋、迎头赶上、勇往直前

相关词语: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晋文公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避军三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最著名的莫过于《城濮之战》中的故事。晋文公为了报答介子推的恩情,在城濮之战中避开楚军的锋芒,退避三舍,最终以智谋战胜楚国。

造句:

面对竞争对手的挑衅,他选择了避军三舍,以退为进,赢得了更多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