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ǐngdīng

丙丁


拼音bǐng dīng
注音ㄅ一ㄥˇ ㄉ一ㄥ
词性名词 代词

丙丁

词语解释

丙丁[ bǐng dīng ]

⒈  古人以天干配五行,丙丁属火,故借以指火:阅后即付丙丁。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以十干配五行,丙丁属火,因称火为“丙丁”。

《吕氏春秋·孟夏》:“其日丙丁。”
高诱 注:“丙丁,火日也。”
宋 苏轼 《思无邪斋赞》:“化以丙丁,滋以河车。”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餘不多及,閲后乞付丙丁。”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八章:“朕已再三嘱咐,每次给卿手谕,看后即付丙丁。卿万勿稍有疏忽!”

⒉  代词。犹言某某。 《魏书·宋世景传》:“尝有一吏,休满还郡,食人鸡豚;又有一干,受人一帽,又食二鸡。

世景 叱之曰,汝何敢食甲乙鸡豚,取丙丁之帽?吏干叩头伏罪。”

国语辞典

丙丁[ bǐng dīng ]

⒈  火日。丙丁于五行属火,故俗称火为「丙」或「丙丁」。

《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高诱·注:「丙丁,火日也。」

分字解释


※ "丙丁"的意思解释、丙丁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他的伙伴们,努力的为了消灭一个不存在的弟弟绞尽脑汁的作战,这种凝聚力肯定会让你想起了你的童年伙伴甲乙丙丁。

2.锦秀积极地做保险生意,丙丁却拿打工的钱去赌。


AI解释


词语“丙丁”的意思:

“丙丁”是中国古代天干中的两个干,分别代表火。在五行中,火对应的方位是南方,与夏天相对应。在古代历法中,常用来指代火或与火相关的事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丙丁”条目的解释为:“丙,火也。丁,火之次也。丙丁,火之盛也。”

出处:

“丙丁”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如《易经·乾》中提到:“丙丁之火,烈如火也。”这里用“丙丁”来形容火的猛烈。

同义词:

火焰

火光

炎热

反义词:

寒冷

冰凉

凉爽

相关词语:

天干地支

五行

火神

炎炎夏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丙丁”在网络文化中较少出现,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火相关的成语或故事,如“烈火烹油”,形容事物非常繁荣昌盛。

用这个词语造句:

夏日炎炎,丙丁之火炙烤着大地,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享受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