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

词语解释
伯夷叔齐[ bó yí shū qí ]
⒈ 商末孤竹君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邢昺疏引《春秋少阳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长也;夷,谥。叔齐名智,字公达,伯夷之弟,齐亦谥也。”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
引证解释
⒈ 商 末 孤竹君 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 叔齐 为继承人。 孤竹君 死后, 叔齐 让位给 伯夷,伯夷 不受, 叔齐 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 周 国。 周武王 伐 纣,二人叩马谏阻。 武王 灭 商 后,他们耻食 周 粟,采薇而食,饿死于 首阳山。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
引《论语·公冶长》:“伯夷 叔齐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邢昺 疏引《春秋少阳篇》:“伯夷 姓 墨,名 允,字 公信。伯,长也;夷,謚。 叔齐 名 智,字 公达,伯夷 之弟, 齐 亦谥也。”
国语辞典
伯夷叔齐[ bó yí shú qí ]
⒈ 殷末孤竹君的二个儿子。伯夷,名元,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及殷亡,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见《史记·卷六一·伯夷传》。
引《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分字解释
※ "伯夷叔齐"的意思解释、伯夷叔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伯夷叔齐”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指的是伯夷和叔齐,他们是商朝末年两位著名的贤人,以高洁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著称。
意思:
伯夷叔齐比喻忠贞不渝、坚守节操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解释“伯夷叔齐”这个词语,但对其中的伯夷和叔齐有详细记载,描述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品德。
出处: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了伯夷和叔齐的故事。
同义词:
忠臣义士、节士、高士
反义词:
叛徒、小人、败类
相关词语:
伯夷之志、叔齐之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伯夷叔齐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他们拒绝食周粟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坚守节操的典范。在网络故事中,他们有时被用来比喻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坚守原则的人。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
在网络上,有人用伯夷叔齐的故事来赞扬一位在职场中坚持原则、不畏强权的人:“这位同事真是伯夷叔齐再世,面对领导的压力也不改初衷。”
造句:
面对诱惑,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就像伯夷叔齐一样,不食周粟,保持了高尚的节操。
相关词语
- yí jū夷居
- qí wù lùn齐物论
- qí dōng齐东
- èr shū二叔
- yǐ yí zhì yí以夷制夷
- sè yí色夷
- dōng yí东夷
- qí dōng yǔ齐东语
- shí qí食齐
- fāng bó方伯
- děng shēn qí等身齐
- zhěng zhěng qí qí整整齐齐
- shàng jì上齐
- yí jù夷踞
- qí shēng齐声
- yí máo夷矛
- huī yí恢夷
- bù qí不齐
- yí píng夷平
- qí dōng yě yǔ齐东野语
- qí tǐ rén齐体人
- huǐ yí毁夷
- zhǎo qí找齐
- shū shū叔叔
- yú píng bó俞平伯
- qí dǎ hū齐打忽
- bó lǐ伯理
- bó yán伯颜
- bó jiē伯喈
- sì shū四叔
- shū dàn叔旦
- qí bù zǒu齐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