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i

布袋


拼音bù dài
注音ㄅㄨˋ ㄉㄞˋ
词性名词

布袋

词语解释

布袋[ bù dài ]

⒈  布制的袋子。

⒉  指招赘的女婿。或以为“补代”的音讹。

引证解释

⒈  布制的袋子。

《隋书·食货志》:“有司尝进乾薑,以布袋贮之。”

⒉  指招赘的女婿。或以为“补代”的音讹。一说作“布代”。参见“布代”。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世号赘壻为布袋,多不晓其义。如入布袋,气不得出。顷附舟入 浙,有一同舟者号 李布袋。篙人问其徒云:‘如何入舍壻谓之布袋?’众无语。忽一人曰:‘语讹也,谓之补代。人家有女无子,恐世代自此絶,不肯嫁出,招壻以补其世代尔。’此言絶有理。”

国语辞典

布袋[ bù dài ]

⒈  用布制成的袋子。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只见壁上挂著一个包裹,他提下来一看,乃是布袋密扎,且又沉重。」

⒉  招赘的女婿。宋·朱翌也作「补代」、「赘婿」。

《猗觉寮杂记·卷上》:「世号赘婿为布袋,多不晓其义;如入布袋,气不得出。顷附舟入浙,有一同舟者号李布袋,篙人问其徒云:『如何入舍婿谓之布袋?』无语,忽一人曰:『语讹也。』谓之补代。」

⒊  乡镇名。参见「布袋镇」条。

英语pouch, sack, bag, Budai (the Laughing Buddha)​, Budai or Putai town in Chiayi county 嘉義縣|嘉义县[Jia1 yi4 xian4], west Taiwan

分字解释


※ "布袋"的意思解释、布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尚未来得及拆开布袋,就看见那人三步并作两步冲上了擂台,朗声道:“区区不才,虽然途中受人暗算,却还是第一个上得台来的。

2.一款不可多得的混养竿,调性极硬,仿日本老伽马涂装,黄色绒布袋,做工精美!

3.当宋徵宗到艮岳游幸时,便把布袋打开,顿时山间云雾缭绕,让人有置身福地的错觉,而宋徵宗称此为“贡云”。

4.【白衬衫清洗有妙招】把蛋壳捣碎,装在薄布袋里,放入盆中,加热水浸泡5分钟左右,然后用这种水洗衣服,就能把衣服洗得格外白净。一般5只鸡蛋壳泡的水可洗7件~8件衣服哦。

5.肩上斜挎一个布袋,见棱见角的,想是装的笔墨纸砚等物,身后却还背着一把长剑,不伦不类的很是滑稽。

6.他起身走出卧厢,沿着过道小心翼翼地跨过箱子,帆布袋,躲过杂乱无章的人体,朝厕所走去。

7.只须将各自的美元纸币用橡皮筋捆成整整齐齐的一叠叠,将捆好的钱放入这个麻布袋中,然后将这个麻布袋丢人离你最近的邮筒里。

8.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经验口袋布袋先生。

9.乘坐公交可节能,绿色时尚用布袋,随手关灯节约电,不剩饭菜好节约,提倡步行骑单车,拒绝包装简单美,节省纸张重利用。今天世界勤俭日,举手之劳我可以;今日勤俭又节约,日后方便你我他!

10.我回到儿时的记忆,满山的杜鹃花开的很艳丽,奶奶会带我去摘茶叶。每一颗嫩绿的茶尖,美的很纯粹。奶奶小心翼翼的放进布袋里,回家给我做茶叶饼。


AI解释


词语“布袋”的意思:

“布袋”是一个名词,指的是用布做成的袋子,通常用来装东西。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布袋”可能被解释为用布制成的袋子,用于盛装物品。

出处:

“布袋”这个词语的出处并不特指某一文献或故事,它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同义词:

布包

布囊

布套

反义词:

空袋

空箱

空盒

相关词语:

袋子

袋鼠

袋鼠袋

袋装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布袋”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民间故事中的角色,如“布袋和尚”,这是一个传说中的和尚形象,他经常背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着各种神奇的物品。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在布袋里翻找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丢失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