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诛

词语解释
不教而诛[ bù jiào ér zhū ]
⒈ 事先不进行教育,就加以惩罚。语本《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引证解释
⒈ 事先不进行教育,就加以惩罚。
引语本《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
《韩诗外传》卷五:“不教而诛,则民不识劝也。”
《文明小史》第六回:“现经本署府查明,不忍不教而诛,勒令他们三个月内闭门改过。”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对于其他错误,也是采取这个办法。预先出告示,到期进行整风,不是‘不教而诛’,这是一种小民主的方法。”
国语辞典
不教而诛[ bù jiào ér zhū ]
⒈ 平时不透过教育来防范罪行,遇有犯错立即加以处罚或判死刑。也作「不教而杀」。
引《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佞人依刑,兹谓私贼,其霜在草根土隙间。不教而诛兹谓虐,其霜反在草下。」
《官场现形记·第二〇回》:「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利害,不忍不教而诛。」
分字解释
※ "不教而诛"的意思解释、不教而诛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不教而诛”的意思:
“不教而诛”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没有经过教育或感化,就进行惩罚或处决。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给予改正机会就采取严厉措施的行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不教而诛”的解释可能包含其字面意思,即没有教育就进行诛杀,强调了对人的处理应该先进行教育,而不是直接惩罚。
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但具体的出处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成语的用法在古代文学和史书中较为常见。
同义词:
不教而杀
不教而戮
不教而斩
反义词:
教而诛
教而后诛
教化为主,惩罚为辅
相关词语:
教化
惩罚
教育感化
仁政
法治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不教而诛”这个成语在网络上的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因为它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不过,可以想象一些现代的情景,比如某些社会事件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没有给予改正机会就采取极端措施的行为。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处理青少年犯罪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他们的错误就采取不教而诛的态度,而应该给予他们教育和改正的机会。
相关词语
- bù dà不大
- jiào cái教材
- bù xiǎng不想
- bù gǎn不敢
- bù píng shēng不平生
- shè huì jiào yù社会教育
- tǐng shēn ér chū挺身而出
- zhuì zhuì bù ān惴惴不安
- bù shēng bù xiǎng不声不响
- bù xiáng不详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
- bù gù不顾
- bù dòng shēng sè不动声色
- jiàn suǒ bù jiàn见所不见
- cì jiào赐教
- bù guǎn不管
- bù xiàng不像
- ér lái而来
- bài wù jiào拜物教
- bù dòng zūn不动尊
- bù duàn不断
- bù róng不容
- 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 bù suàn不算
- jiào liàn教练
- jiào shòu教授
- bù ān不安
- bù lǐ cǎi不理睬
- bù dìng不定
- hé bù何不
- yī yī bù shě依依不舍
- bù xǔ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