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补正


拼音bǔ zhèng
注音ㄅㄨˇ ㄓㄥˋ

繁体補正
词性动词

补正

词语解释

补正[ bǔ zhèng ]

⒈  增补订正。

对原版本进行了全面补正。

add and correct;

引证解释

⒈  补充,修正。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元嘉历表》:“若谬有可採,庶或补正闕谬,以备万分。”
清 毕沅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序》:“沅 官事之暇,嗜博观史籍,间以所见,校正此志譌漏凡数百条,又採他地理书,可以补正闕失者皆録入焉。”
鲁迅 《<嵇康集>序》:“惟此所闕失,得由彼书补正,兼具二长,乃成较胜。”

国语辞典

补正[ bǔ zhèng ]

⒈  补充缺漏,修正错误。

《宋书·卷一二·律历志中》:「若谬有可采,庶或补正阙谬,以备万分。」

分字解释


※ "补正"的意思解释、补正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从“补正前人缺漏”和“修订自身校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不断超越前贤、修订自身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2.大雪节气到,关怀心头绕,添衣又加帽,保暖别感冒,睡足饭吃饱,熬夜尽量少,温补正当道,牛肉加红枣,锻炼需坚持,快走和慢跑,叮嘱已送到,愿你身体好!


AI解释


词语“补正”的意思:

“补正”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对错误或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改正。通常用于学术研究、写作、编辑等领域,表示对原有内容进行修正和完善。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补正”并没有直接的解释,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对文献、著作等进行补充和订正。

出处:

“补正”这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同义词:

修正

纠正

补充

完善等

反义词:

错误

缺陷

不完善等

相关词语:

修订

编辑

校对

订正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补正”这个词语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体现了对事物追求完美的精神。例如,一位学者在研究古代文献时,发现了一些错误,便努力进行补正,最终使文献更加完善。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撰写论文时,我认真阅读了文献资料,对其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补正,使论文的质量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