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ān jī
注音ㄘㄢ ㄐ一
繁体參稽
⒈ 参酌稽考;对照查考。
⒈ 参酌稽考;对照查考。
引《荀子·解蔽》:“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
宋 叶适 《进故事》:“盖当是时王道虽衰而未息,其君臣相与议论,尚能参稽於义理之初,而未尽埋没於事为之末故也。”
《明史·文苑传一·徐一夔》:“是以前局之史,既有十三朝《实録》,又有此书可以参稽。”
汪辟疆 《<莺莺传>校录按语》:“兹全録於后,俾便参稽云。”
词语“参稽”的意思:
“参稽”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表示参考和核对,即通过比较不同资料或事实,来验证或研究某事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对“参稽”进行单独的解释,但从其组成词义来看,“参”有参与、参考之意,“稽”有考察、核对之意,所以“参稽”合起来就是参考并考察的意思。
出处:
“参稽”这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用于泛指查阅和验证。
同义词:
查阅、核实、核对、考证、参证等。
反义词:
断言、臆断、武断等。
相关词语:
参证、参考、考证、核实、查证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参稽”本身不是广为人知的成语或典故,因此没有直接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过,它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在网络上进行资料核对和验证的场景。
造句: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我们必须参稽多种文献,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句:
他在撰写论文时,对所引用的数据进行了反复的参稽,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