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ánsāng

蚕桑


拼音cán sāng
注音ㄘㄢˊ ㄙㄤ

繁体蠶桑
词性名词
港台養蠶

蚕桑

词语解释

蚕桑[ cán sāng ]

⒈  养蚕与种桑。

引证解释

⒈  养蚕与种桑。

《管子·山权数》:“民之通於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蚕桑,作縑布。”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五:“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清 戴名世 《庚辰浙行日记》:“盖东南蚕桑之盛,莫过於 湖州。”

分字解释


※ "蚕桑"的意思解释、蚕桑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儿童们将来或成为达官贵人,或通财鬻货,或农作蚕桑、或能工巧匠,都得走这条“粗通文字”、“明白道理”的简便之路。

2.高级除杨诎人是日语专业外,70岁的庞睦庭不是日语专业,而是数学物理专业;邓卫是蚕桑专业,为了评估过关,真是滥竽充数,笑话百出。


AI解释


词语“蚕桑”指的是养蚕和种桑的活动。桑树是养蚕的重要植物,因为蚕以桑叶为食,通过养蚕可以生产丝绸。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蚕桑”条目的解释如下:

蚕,蚕也,蚕吐丝成茧,茧可缫丝。桑,桑树也,叶可养蚕,子可食,皮可造纸。

出处:

“蚕桑”一词的出处很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书和诗文中,如《诗经》等。

同义词:

蚕事、桑业、丝织业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与之相对的概念有“牧畜”、“渔业”等。

相关词语:

桑叶、蚕茧、丝绸、养蚕人、丝织、缫丝、织造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蚕桑”的典故很多,比如中国古代的“孟母三迁”故事中,孟母为了让儿子学习,选择了靠近桑园的地方居住,寓意通过观察蚕桑生产的过程来教育孩子勤奋和坚持。

网络故事:

网上流传的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农民,他每天辛勤地养蚕种桑,终于有一天,他的蚕茧丰收了,通过出售丝绸赚了大钱。这个故事强调了勤劳和坚持的重要性。

造句:

随着科技的进步,蚕桑产业正在经历一场革命,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丰富了丝绸产品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