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ān yòu
注音ㄘㄢ 一ㄡˋ
繁体參宥
⒈ 三宥。对犯罪者可以从宽处理的三种情况。
⒈ 三宥。对犯罪者可以从宽处理的三种情况。参见“三宥”。
引《管子·戒》:“老弱勿刑,参宥而后弊。”
尹知章 注:“老弱犯罪者,无即刑之,必三宽宥而后断罪。三宥,即《周礼》三宥。一曰不识,二曰过误,三曰悼耄也。”
词语“参宥”的意思:
“参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意思是指参与审理案件,进行审问和判决。其中,“参”指参与,“宥”指宽恕、原谅。该词常用于描述古代司法审判的过程。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参宥”一词的解释为:“参与宥,谓参预宥免之事也。”即参与审理宽恕之事。
出处:
“参宥”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左传》、《汉书》等。
同义词:
参审
参议
参决
反义词:
专断
独断
拒审
相关词语:
参审官
参议官
参决官
审判
判决
宽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参宥”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从古代司法审判的案例中找到相关内容。例如,在《左传》中,有关于晋文公参宥晋国百姓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皇帝常常派大臣参宥地方案件,以期实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