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

词语解释
草稿[ cǎo gǎo ]
⒈ 草底儿。
例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rough draft; manuscript;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草稾”。
⒉ 初拟的文稿或画稿等。
引明 张居正 《议处史职疏》:“每月史官编完草稿,装为七册,一册为起居,六册为六曹事蹟。”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齐愈 初赴狱,以文书一縑囊授 张浚 曰:‘ 齐愈 不过远贬,他时幸为我明之。此 李会 劝进 张邦昌 草稾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儒将诗》:“予尝见《暇笔》草稿, 福 手书也。”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一时饭罢,公子收检笔砚,便在卷袋里找那三场的文章草稿。”
鲁迅 《坟·<论雷峰塔的倒掉>篇末附记》:“这篇东西,是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做的,今天 孙伏园 来,我便将草稿给他看。”
⒊ 喻指念头,主意。
引《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原来 梁尚宾 是箇不守本分的歹人,早打下欺人草稿。”
《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大卿 正在腹中打点草稿,谁知那尼姑亦有此心。”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梁三 老汉已经在肚里打好了草稿了。”
国语辞典
草稿[ cǎo gǎo ]
⒈ 未成定稿或未誊清的文稿,也指初步完成的画作。
引《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岂有以草稿送与人耶?必是叔父怕我知了详细,先改抹了。」
近稿本 初稿 原稿
英语draft, outline, sketch
德语Entwurf (S)
法语brouillon, esquisse, ébauche
分字解释
※ "草稿"的意思解释、草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我将会给你的草稿一个记号,而不是分数,但如果修正稿没准时交就是F,不及格。
2., 这本书自草稿开始就有国外国内的褒贬不一的评价.
3.城墙里面有180间商铺,商品琳琅满目,有蓝色牛仔裤,也有高中生用的音乐课草稿本,但是有些商铺已经关门,门口布满灰尘。
4.作文时要事先列好提纲,然后再打草稿。
5.作文时要事先列好提纲,然后再打草稿。
6.草稿纸上胡乱的节拍,安静的街上错乱的步伐,深夜的思维纠缠不清的语言,这就是我爱上你后的症状,请您开个药方,将他治疗吧。
7.在华北行军途中,自己背着沉甸甸的胶泥,稍有闲隙就修改圆雕《民兵》的草稿。
8.进考场前,我自带草稿纸了,被没收了;高考进行时,讲台上手机响了,被抠电池了;英语科目最后30分钟,全部考生都交卷离开了,我居然淡定了;结束前10钟,监考老师把挂钟带走了,我傻眼了!
9.被商业的部发行的草稿指出,自选市场和违犯在六月1日奏效的对于塑料袋子的使用的禁令商店将会面对RmB30000的最大罚款。
10.我作文时,总是先打好草稿,然后再誊写到作文本上。
AI解释
词语“草稿”的意思:
草稿是指文章、书画作品等的最初稿本,未经修改和完善的部分。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草稿”的解释较为简略,但大意是指未经正式定稿的初稿。
出处:
“草稿”这个词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它是由“草”和“稿”两个字组合而成,分别指代草率和稿纸,合起来即指草率的稿件。
同义词:
初稿、草案、稿本、草稿本
反义词:
定稿、正式稿、成稿
相关词语:
打草稿、誊写、修订、定稿、校对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草稿”在网络上有一些趣味故事,比如有些人开玩笑说,自己写的文章都是“草稿”,意思是文章还在修改中,还没有最终完成。这通常用来表达对作品的不完美或者对创作的谦虚态度。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花了两天时间完成了这篇报告的草稿,接下来还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
相关词语
- yáo cǎo qí huā瑶草奇花
- cǎo mù草木
- cǎo běn草本
- mù cǎo牧草
- zhēn cǎo珍草
- cǎo wā草洼
- yǎn cǎo běn演草本
- màn cǎo蔓草
- cǎo chǎng草场
- cǎo shèng草圣
- cǎo dì草地
- dú cǎo毒草
- yǐ cǎo fù mù倚草附木
- yáo xiāng cǎo遥香草
- shè xiāng cǎo麝香草
- pí cǎo皮草
- xiān cǎo仙草
- pái cǎo xiāng排草香
- cǎo yě草野
- jī cǎo chí积草池
- bì cǎo碧草
- cǎo sǎ草靸
- luò cǎo落草
- dào cǎo稻草
- yáo cǎo qí pā瑶草琪葩
- yě cǎo野草
- tōng cǎo huā通草花
- qīng cǎo青草
- cǎo jiè草芥
- cǎo tǔ chén草土臣
- jìng cǎo劲草
- cǎo zé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