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渠

词语解释
漕渠[ cáo qú ]
⒈ 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
引证解释
⒈ 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于漕运的河道。此指 大运河。
引《史记·河渠书》:“令 齐 人水工 徐伯 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
《文选·鲍照<芜城赋>》:“柂以 漕渠,轴以 崐岗。”
李善 注引 杜预 曰:“通粮道。”
此指 邗沟。宋 曾巩 《广德湖记》:“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 鄞 之西十二里,其源出於 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
清 赵翼 《送邑侯高松亭调任宿迁》诗:“邮传连三省, 漕渠 过万艘。”
国语辞典
漕渠[ cáo qú ]
⒈ 运送粮食的河道,即今之大运河。
引《史记·卷二九·河渠书》:「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
《文选·鲍照·芜城赋》:「柂以漕渠,轴以昆冈。」
分字解释
※ "漕渠"的意思解释、漕渠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漕渠”的意思:
漕渠,指古代用于运输粮食和其他物资的水道,特别是指用于漕运(即通过水路运输粮食)的渠道。漕渠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和交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是连接京师与地方的重要运输通道。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漕渠”的解释可能涉及漕渠的定义、用途和历史背景。由于《康熙字典》是清代的一部大型字典,其解释可能较为详细,包括漕渠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出处:
漕渠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历史文献,如《汉书》、《水经注》等。这些文献中记载了漕渠的修建、变迁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同义词:
运渠、粮道、水道、漕河
反义词:
陆路、旱道
相关词语:
漕运、漕粮、水运、粮船、运河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漕渠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但可以想象一些与漕渠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传说。例如,古代漕运工人的艰苦生活,或是漕渠在战争中的战略地位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保障京城的粮食供应,古代政府修建了众多漕渠,使得南方的粮食可以顺利运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