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áng píng yán
注音ㄔㄤˊ ㄆ一ㄥˊ 一ㄢˊ
繁体常平鹽
⒈ 唐盐铁使刘晏仿常平仓制,在距离产区较远地方运储食盐,当商绝盐贵时,用平价出售,以稳定盐价,称为“常平盐”。后代亦有仿行。
⒈ 唐 盐铁使 刘晏 仿常平仓制,在距离产区较远地方运储食盐,当商绝盐贵时,用平价出售,以稳定盐价,称为“常平盐”。后代亦有仿行。
引《新唐书·食货志四》:“江 岭 去盐远者,有常平盐,每商人不至,则减价以糶民,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
词语“常平盐”的意思:
“常平盐”是指在中国古代,由政府统一管理、调配的食盐,目的是为了稳定市场盐价,保障民众生活。常平盐制度是常平仓制度的一部分,常平仓是古代政府为调节粮食、盐等物资价格而设立的仓库。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常平盐”的解释可能涉及常平仓和盐政的内容,但具体解释需查阅康熙字典原文。
出处:
“常平盐”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盐政历史,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这一制度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
同义词:
常平盐仓
盐政
盐法
反义词:
私盐
非法盐
黑市盐
相关词语:
常平仓
盐税
盐商
盐引
盐法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常平盐”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盐铁官营的故事,如《史记》中记载的盐铁官营政策,这是常平盐制度的前身。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常平盐的供应使得盐价稳定,百姓得以安心生活,避免了因盐价波动而引发的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