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ogòng

朝贡


拼音cháo gòng
注音ㄔㄠˊ ㄍㄨㄥˋ

繁体朝貢
词性动词

朝贡

词语解释

朝贡[ cháo gòng ]

⒈  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诣阙朝贡。

pay tribute to an imperial court;

引证解释

⒈  古时谓藩属国或外国使臣入朝,贡献方物。

《后汉书·乌桓传》:“辽西 乌桓 大人 郝旦 等九百二十二人率众向化,诣闕朝贡,献奴婢牛马及弓虎豹貂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国朝承平日,外国朝贡,间数年必有之,史策但书某国贡方物而已。”

国语辞典

朝贡[ cháo gòng ]

⒈  诸侯或属国定期朝拜天子,进献地方特产。

《后汉书·卷九〇·乌桓鲜卑传·乌桓传》:「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率众向化,诣阙朝贡,献奴婢牛马及弓虎豹貂皮。」

分字解释


※ "朝贡"的意思解释、朝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古代中国,在“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的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四夷朝贡关系体系中,四夷来朝是中华礼乐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没有专门的对外事务机构。

2.不仅西方列强和日本不断欺负她,就连已经灯尽油干的清王朝也不甘心放弃同朝鲜的朝贡关系,对其进行“干预”(或者“干涉”、“介入”)。

3.不仅西方列强和日本不断欺负她,就连已经灯尽油干的清王朝也不甘心放弃同朝鲜的朝贡关系,对其进行“干预”(或者“干涉”、“介入”)。


AI解释


词语“朝贡”:

意思:朝贡是指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或民族之间的一种外交关系形式,主要是指外国使节或贡品来朝见中国皇帝,以示臣服和友好。这种关系通常伴随着物质和文化的交流。

康熙字典解释:朝贡,见《礼记·王制》。朝,朝见;贡,献上。指外国向中国皇帝进贡,表示臣服。

出处:《礼记·王制》

同义词:朝贡、进贡、献贡

反义词:叛乱、反叛

相关词语:贡品、贡使、朝拜、臣服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朝贡的故事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在故事中,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朝贡的过程。

网络故事或典故示例: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可以说是完成了对佛祖的朝贡。

造句:古代的朝贡体系使得许多国家都愿意向中国皇帝进贡,以表达对大中华的尊敬和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