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āozhā

抄扎


拼音chāo zhā
注音ㄔㄠ ㄓㄚ

抄扎

词语解释

抄扎[ chāo zhā ]

⒈  亦作“抄札”。

⒉  查抄没收。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抄札”。查抄没收。

《元典章·刑部五·烧埋》:“原抄扎人口内有苦主之家……烧埋银五十两就便给付苦主收管外,无苦主之人不须徵埋,所据原抄札到官各家财产等物,尽行分付原主收係宁家。”
《水浒传》第五八回:“把 慕容 知府一家老幼尽皆斩首,抄扎家私,分俵众军。”
《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兇身俱已身死,将家私抄扎入官。”

国语辞典

抄扎[ chāo zhá ]

⒈  搜查没收。也作「抄札」。

《水浒传·第二二回》:「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
《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凶身俱以身死,将家私抄扎入官。」

分字解释


※ "抄扎"的意思解释、抄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抄扎”的意思:

“抄扎”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它通常指的是用纸、布等材料包裹或捆绑东西的动作。在古代,这个词可能更多用于描述书写或绘画时的准备工作,如裁剪纸张、准备画笔等。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抄扎”并未收录为独立词条,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与“扎”字相关,而“扎”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束也,缠也”,即捆绑、缠绕的意思。

出处:

“抄扎”一词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与古代书写、绘画等文化活动有关。

同义词:

捆绑

包扎

缠绕

反义词:

解开

松开

相关词语:

抄写

捆绑

包裹

装饰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抄扎”一词较为冷门,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在一些古代小说或民间传说中,可能会有类似用法的描述。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小明拿起剪刀和胶带,开始抄扎他精心制作的礼物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