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正

词语解释
朝正[ cháo zhèng ]
⒈ 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正月朝见天子。汉以来通常在岁首元旦进行,也称大朝会。
⒉ 古代岁首,天子或诸侯祭于宗庙。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正月朝见天子。 汉 以来通常在岁首元旦进行,也称大朝会。
引《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於王,王宴乐之,於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
杨伯峻 注:“襄 二十九年《传》云:‘春王正月,公在 楚,释不朝正於庙也。’新正至祖庙贺正,谓之‘朝正於庙’,则此‘朝正於王’,谓以正月朝贺京师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是以朝正之义,天子纯统色衣,诸侯统衣缠缘纽,大夫士以冠,参近夷以绥,遐方各衣其服而朝,所以明乎天统之义也。”
唐 杜甫 《元日寄韦氏妹》诗:“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四折:“见如今太平战争尽皆寧,千邦万国来朝正。”
清 钱谦益 《元日杂题长句》诗:“青阳玉律应三元,是日朝正会禁门。”
⒉ 古代岁首,天子或诸侯祭于宗庙。
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在 楚,释不朝正于庙也。”
《春秋·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唐 孔颖达 疏:“其日又以礼祭於宗庙,谓之朝庙……其岁首为之,则谓之朝正。”
国语辞典
朝正[ cháo zhèng ]
⒈ 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正月朝见天子,表示接受天子的政教。
引《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
⒉ 天子或诸侯在岁首祭祀宗庙。
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
分字解释
※ "朝正"的意思解释、朝正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完美,虽然几乎不可能做到。但是,追求完美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人生就不在迷茫,可以朝正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虽然很难做到完美。或者说,这根本就不可能,但是至少,离完美不远了。
2.变化让我们不至于停滞不前,让我们的生活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让我们实现我们期望和应得的伟大与崇高。
3.一阵朗爽的笑声,一个身穿灰色长袍的俊朗年轻人朝正东张西望的黎阳走了过来。
AI解释
词语“朝正”的意思:
“朝正”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朝见皇帝,后引申为朝见尊长或正大光明地做事情。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行为端正、态度严肃。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朝正”的解释为:“朝见尊长,正其仪容。”
出处:
“朝正”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多见于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如《汉书·武帝纪》中有“朝正百僚,亲览万机”的记载。
同义词:
正朝、朝见、朝拜、朝觐
反义词:
不正、不正派、邪僻
相关词语:
朝纲、朝仪、朝臣、朝政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朝正”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员朝见皇帝时的情景,以及皇帝对官员的严格要求和期望。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他为了参加朝正,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以确保仪容端正,不辜负皇帝的期望。
2. 在古代,朝正是一项重要的礼仪,官员们必须严肃认真,以体现朝廷的威严。
相关词语
- zhèng qì正气
- zhèng zhèng正正
- méi zhèng tiáo没正条
- zhí yán zhèng lùn直言正论
- fāng zhèng方正
- yī běn zhèng jīng一本正经
- cháo xiān朝鲜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
- pī zhèng fǔ劈正斧
- tiān zhèng jié天正节
- lì zhèng力正
- dà zhèng大正
- zhèng diǎn正点
- zhí yán zhèng jiàn直言正谏
- zhèng shuō正说
- zhǔn zhèng准正
- lì zhèng立正
- zhōu zhēng周正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zhèng xiàng正像
- diào zhèng调正
- jiǎn zhèng guān检正官
- zhèng diàn正殿
- zhèng zōng正宗
- yìng zhèng qì硬正气
- táng huáng zhèng dà堂皇正大
- zhèng zhuàn正传
- zhèng zhōng正中
- xiū zhèng修正
- ā zhèng阿正
- zhěng zhèng整正
- zhèng yì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