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á zǐ
注音ㄔㄚˊ ㄗˇ
词语“茬子”的意思:
“茬子”是一个汉语词汇,有多种含义,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指农作物的茬口,即农作物收获后留下的根茬。
2. 指说话或做事时的语气、态度,有时带有挑衅或不满的意味。
3. 在北方方言中,指人身上的皮肤或肉上的伤痕。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未收录“茬子”这个词语,因此无法提供康熙字典的解释。
出处:
“茬子”这个词语的出处不明,但根据其用法,可以推测其起源可能与农业或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有关。
同义词:
1. 根茬
2. 茬口
3. 疤痕
反义词:
1. 完整
2. 光滑
相关词语:
1. 根茬地
2. 茬口轮作
3. 疤痕累累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茬子”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相传,古代有位农夫,他的田地里长满了杂草,他每天辛勤劳作,却始终无法将杂草除尽。一天,他突然发现,杂草的根茬比他的脚还长。他感叹道:“这茬子杂草,真是顽固不化啊!”从此,“茬子”一词在民间流传开来。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农民伯伯在田地里劳作,把麦茬子翻得干干净净。
2. 小明和同桌之间总是有些小摩擦,两人说话时总是带着一股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