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èdùn

掣顿


拼音chè dùn
注音ㄔㄜˋ ㄉㄨㄣˋ

繁体掣頓

掣顿

词语解释

掣顿[ chè dùn ]

⒈  硬拉;强夺。

⒉  犹困顿。

引证解释

⒈  硬拉;强夺。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数幸之郡县,富人以貲佐,贫者筑道旁。其后小者亡逃,大者藏匿;吏捕索掣顿,不以道理。”
《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当此之时,公卿大臣皆敬重乳母。乳母家子孙奴从者横暴 长安 中,当道掣顿人车马,夺人衣服。”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又干郡之吏,职监诸县,营护党亲,乡邑旧故,如有不副,而因公掣顿,民之困弊,咎生於此。”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兵马将往收捕,妇女忧愁,踧眉啼哭;吏卒掣顿,折其腰脊,令髻邪倾;虽强语笑,无復气味也。”

⒉  犹困顿。

分字解释


※ "掣顿"的意思解释、掣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掣顿”的意思:

“掣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因紧张、害怕、疼痛等原因而身体突然颤抖、发抖的样子。在文学作品中,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因某种情感或动作而突然发生的剧烈变化。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掣”字条下有“掣顿”一词,解释为“振,摇也。引伸为抖动。”即“抖动,颤动”。

出处:

“掣顿”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由“掣”和“顿”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这两个字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出现。

同义词:

震颤、颤抖、哆嗦、发抖

反义词:

平稳、安静、镇定

相关词语:

颤动、震颤、战栗、发抖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掣顿”这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有用这个词来描写人物紧张、害怕等情绪的情节。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紧张的考试中,他的手突然掣顿起来,显然是紧张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