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ēngfān

称藩


拼音chēng fān
注音ㄔㄥ ㄈㄢ

繁体稱藩

称藩

词语解释

称藩[ chēng fān ]

⒈  亦作“称蕃”。

⒉  自称藩属。向大国或宗主国承认自己的附庸地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称蕃”。自称藩属。向大国或宗主国承认自己的附庸地位。

《汉书·宣帝纪赞》:“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赵佗 ﹞蹶然起坐,心觉改悔,奉制称蕃。”
唐 薛道衡 《老氏碑》:“感义怀仁,称藩请朔。”
元 孟祺 《贺平宋表》:“始则有称姪纳币之祈,次则有称藩奉璽之请。”

分字解释


※ "称藩"的意思解释、称藩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称藩”的意思:

“称藩”一词出自古代汉语,指的是称臣纳贡,表示某个地方政权向中央政权臣服,承认其统治地位,并定期向其贡献财物和人力。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藩”字条下解释“藩”为诸侯国,引申为地方政权。因此,“称藩”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地方政权向中央政权表示臣服。

出处:

“称藩”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史记》等古代文献中。例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楚汉相争,诸侯称藩”的记载。

同义词:

纳贡

称臣

朝贡

反义词:

反叛

抗命

造反

相关词语:

藩镇

藩篱

藩屏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称藩”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可能较少见,但在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常会涉及到古代诸侯国向中央朝廷“称藩”的场景。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在成都称帝后,各方势力纷纷前来称藩,表示效忠。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许多小国为了自保,不得不向强大的中央王朝称藩,以求得到庇护和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