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赤骨立赤骨立的意思
chì

赤骨立


拼音chì gǔ lì
注音ㄔˋ ㄍㄨˇ ㄌ一ˋ

赤骨立

词语解释

赤骨立[ chì gǔ lì ]

⒈  赤膊,光着身子。

引证解释

⒈  赤膊,光着身子。

《朱子语类》卷二九:“子路 譬如脱得上面两件鏖糟底衣服了, 颜子 又脱得那近里面底衣服了,圣人则和那里面贴肉底汗衫都脱得赤骨立了。”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白髮上,黄花乱插;赤骨立,黑墨偷搽。”
亦作“赤骨力”、“赤骨肋”、“赤骨律”。 《五灯会元·南泉愿禅师法嗣·长沙景岑禅师》:“夏天赤骨力,冬寒须得被。”
《永乐大典》卷三〇〇三引《大慧语录》:“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卓锥之地,赤骨律箇浑身,与人争甚闲气。”
《何典》第六回:“活死人 气力又小,双拳弗抵四手的,那里挣得脱,不免赤骨肋受棒,被他们排头排脚的打了一顿。”

分字解释


※ "赤骨立"的意思解释、赤骨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赤骨立”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非常瘦弱,几乎没有肉,骨头暴露在外,非常瘦削的样子。

康熙字典解释:

“赤骨立”在《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的解释,但根据成语的使用和上下文推测,其含义应当是形容人瘦得皮包骨头。

出处:

成语“赤骨立”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来源于民间口语,通过长期的使用逐渐成为成语。

同义词:

骨瘦如柴、皮包骨头、瘦骨嶙峋

反义词:

丰满、肥壮

相关词语:

瘦弱、憔悴、枯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赤骨立”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描述某些极端贫困或者营养不良的人。在网络上有一些故事,讲述的是某些偏远地区或贫困家庭中,人们因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导致身体极度瘦弱,骨瘦如柴,这样的故事往往唤起人们的同情心。

造句:

在极端的贫困中,他的身体已经变得赤骨立,但他的眼神依旧透露出对生活的渴望。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看到“赤骨立”这个成语在表达人极度瘦弱的状态时,具有强烈的形象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