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ìsōng

赤松


拼音chì sōng
注音ㄔˋ ㄙㄨㄥ
词性名词

赤松

词语解释

赤松[ chì sōng ]

⒈  即赤松子。(1)《楚辞·远游》:“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赤松得之,与天地统。”汉王充《论衡·无形》:“赤松、王乔,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赤松子”。(2)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王琦注引《太平寰宇记》:“金华县有赤松涧,赤松子游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又引《浙江通志》:“金华县北有赤松山,相传黄初平叱石成羊处。初平号赤松,故山以是名。”参见“赤松子”。

⒉  亦作“赤诵”。复姓。

⒊  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引证解释

⒈  参见“赤松子”。参见“赤松子”。

即 赤松子。(1)《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韩非子·解老》:“赤松 得之,与天地统。”
汉 王充 《论衡·无形》:“赤松、王乔,好道为仙,度世不死。”
参见“赤松子”。(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 金华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金华县 有 赤松涧,赤松子 游 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
又引《浙江通志》:“金华县 北有 赤松山,相传 黄初平 叱石成羊处。 初平 号 赤松,故山以是名。”

⒉  亦作“赤诵”。复姓。《宋书·符瑞志上》作“赤诵”。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吾姓为 赤松,名 时乔,字 受纪。”

⒊  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国语辞典

赤松[ chì sōng ]

⒈  植物名。松科松属,常绿乔木。高可达四十公尺,树皮与嫩芽皆赤褐色,针状叶。雌雄同株,雄花黄,雌花紫。毬果卵圆形,种子有披针形的翅,以便散播。木质坚韧,可供建筑、造纸之用,树脂可作松香,叶可提炼化工原料。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等。

分字解释


※ "赤松"的意思解释、赤松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植物以针叶林为主,赤松、黑松、刺槐、麻栎、枰柳为优势树种,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具备避暑消夏优势。


AI解释


词语“赤松”通常指的是一种树木,具体是赤松树,属于松科植物。以下是关于“赤松”的详细信息:

意思:

赤松:一种常见的松树,树干通直,树皮灰白色,叶子为针状,树形优美,常用于园林绿化。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对“赤松”进行解释的条目,因为“赤松”是一个植物学名词,而非古汉语中的常用词汇。但根据其名称,可以推断“赤”可能指的是树皮呈红色或红褐色,“松”则是指松树。

出处:

“赤松”的名称来源于其外观特征,没有具体的出处文献。

同义词:

红松

赤子松

反义词:

油松

黑松

相关词语:

松树

松脂

松叶

松涛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赤松”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比较少见,因为它主要是植物学上的名词。但可以联想到的是,松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坚韧不拔、长寿的象征意义,因此可能会有一些与松树相关的故事或传说,如“松柏常青”。

造句:

春天来临,山间的赤松树披上了嫩绿的新装,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