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筹安会筹安会的意思
chóuānhuì

筹安会


拼音chóu ān huì
注音ㄔㄡˊ ㄢ ㄏㄨㄟˋ

筹安会

词语解释

⒈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1915年8月由杨度出面,联络严复、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组成。宣称其目的为“筹一国之治安”,宣扬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进行鼓吹。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后改为宪政协进会。

分字解释


※ "筹安会"的意思解释、筹安会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1915年8月,在筹安会策动之下,帝制活动如火如荼,公民请愿团之类的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然杂陈,拥戴袁大总统为中华帝国皇帝。

2.1915年8月,在筹安会策动之下,帝制活动如火如荼,公民请愿团之类的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然杂陈,拥戴袁大总统为中华帝国皇帝。


AI解释


词语“筹安会”指的是辛亥革命前后,清朝政府为应对日益激化的政治危机,企图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政治问题而成立的一个临时政治咨询机构。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收录“筹安会”这一词语,因为它出现在清朝晚期,而康熙字典编纂于康熙年间,主要收录的是康熙年间的字词。

出处:

筹安会首次出现于辛亥革命前后的1911年,当时由清朝政府设立,旨在通过咨询各方意见,寻求政治上的和平解决方案。

同义词:

筹委会、顾问团、咨询会

反义词:

反对派、激进派

相关词语:

和平改革、政治协商、稳定政局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筹安会虽然旨在寻求和平解决政治问题,但实际上却未能阻止清朝的灭亡。其中一个与筹安会相关的故事是:筹安会成员中有一些清朝的高级官员和皇族,他们试图通过改革来维护清朝的统治,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未能成功,清朝在1912年被推翻。

网络故事或典故:

网络上流传着关于筹安会的许多讽刺和批评的故事,如一些网民通过恶搞漫画或段子,描绘筹安会成员们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力。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辛亥革命前夕,清朝政府为了稳定局势,设立了筹安会,希望通过这个机构寻求和平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