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guān

初冠


拼音chū guān
注音ㄔㄨ ㄍㄨㄢ

初冠

词语解释

初冠[ chū guān ]

⒈  古代男子年届二十岁,始行冠礼。见《礼记·内则》。后因以“初冠”称成年男子。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男子年届二十岁,始行冠礼。见《礼记·内则》。后因以“初冠”称成年男子。

北魏 高允 《咏贞妇彭城刘氏》诗之四:“率我初冠,眷彼弱笄。”
唐 韩愈 《马君墓志》:“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

分字解释


※ "初冠"的意思解释、初冠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初冠”的意思:

“初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一个人初次行冠礼。在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从此正式进入社会,可以结婚、继承家业等。因此,“初冠”也有成年、成年的意思。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初冠”词条解释为:“二十岁也。古者男子二十行冠礼,以示成人。”

出处:

“初冠”的出处可以追溯到《礼记·曲礼上》中的“男子二十,冠而字。”这句话说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同义词:

成丁、成年、弱冠、冠礼

反义词:

未成年、幼年

相关词语:

冠礼、成家立业、冠婚葬祭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于“初冠”的典故较少,但可以引用一个古代的故事来阐述其含义。相传,孔子二十岁时行冠礼,自此正式成为社会成员。这个故事反映了“初冠”在古代的重要意义。

网络故事或典故:

孔子二十岁时,在家乡曲阜行冠礼,意味着他正式成为了一个成年人。这一天,孔子穿着盛装,头戴冠帽,在长辈和亲友的见证下,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重要仪式。从此,孔子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致力于传播文化,培养人才。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小明今年已经初冠,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并努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