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ǔjiù

杵臼


拼音chǔ jiù
注音ㄔㄨˇ ㄐ一ㄡˋ

杵臼

词语解释

杵臼[ chǔ jiù ]

⒈  杵与臼。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

⒉  以杵捣臼。

⒊  指春秋晋人公孙杵臼。晋景公佞臣屠岸贾残杀世卿赵氏全家,灭其族,复大索赵氏遗腹孤儿。赵氏门客公孙杵臼舍出生命保全了赵氏孤儿。事见《史记·赵世家》。

⒋  借指为别人保全后嗣的人。

引证解释

⒈  杵与臼。舂捣粮食或药物等的工具。

《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钁鍤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东厢石山犹传杵臼之跡。庭中亦有旧宇处,尚髣髴前基。”
唐 杜甫 《九成宫》诗:“苍石八百里,崖断如杵臼。”

⒉  以杵捣臼。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二人諫,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碓舂於市。”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高肱举杵,正身而舂之。”
《南史·宋纪上·武帝》:“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
唐 张籍 《太白老人》诗:“洞里仙家常独往,壶中灵药自为名。春泉四面遶茅屋,日日唯闻杵臼声。”
《当代》1984年第3期:“吨,吨-咚……沉闷的杵臼声,似乎从 泸沽湖 底,从 狮子山 肚子里滚来。”

⒊  指 春秋 晋 人 公孙 杵臼。晋景公 佞臣 屠岸贾 残杀世卿 赵氏 全家,灭其族,复大索 赵氏 遗腹孤儿。 赵氏 门客 公孙杵臼 舍出生命保全了 赵氏 孤儿。事见《史记·赵世家》。

明 何景明 《下宫行》:“千金诈卖 赵氏 子,真孤乃存 杵臼 死。”

⒋  借为别人保全后嗣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但怜此褓中物,恐坠宗祧。君义士,能为我 杵臼 否?”

国语辞典

杵臼[ chǔ jiù ]

⒈  杵与臼。泛指舂捣物品的器具。

唐·裴铏《传奇·裴航》:「昨有神仙遗灵丹一刀圭,但须玉杵臼,捣之百日,方可就吞。」

⒉  春秋晋人公孙杵臼的名字。参见「公孙杵臼」条。

《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你就生下儿女来,谁容你存留?老身又是妇道家,做不得程婴、杵臼,也是枉然。」

分字解释


※ "杵臼"的意思解释、杵臼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杵臼”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含义:

意思:

1. 指舂米的木棒和石臼,比喻贫贱的出身或艰苦的生活环境。

2. 指夫妻,古代婚礼中用杵臼为象征,表示夫妇应当同甘共苦。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杵,舂米石臼也。臼,舂米石盆也。”

出处:

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杕杜》:“杕杜有行,杵臼之侧。”这里的“杵臼”用来比喻艰苦的生活环境。

同义词:

磨难

苦难

艰苦

反义词:

优裕

舒适

相关词语:

杵声

臼牙

杵臼之夫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杵臼之夫”的故事源自《左传·宣公十四年》,讲述了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字行父)因家中贫困,被迫与妻子共同从事劳作。后来,季孙行父发达,妻子仍保持俭朴,两人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艰难岁月。

造句:

尽管出身贫贱,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摆脱了杵臼之困,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