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qiū

春秋


拼音chūn qiū
注音ㄔㄨㄣ ㄑ一ㄡ
词性名词


春秋

词语解释

春秋[ chūn qiū ]

⒈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a year;

⒉  年龄。

age;

⒊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⒋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引证解释

⒈  春季与秋季。

《礼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

⒉  指春秋两季的祭祀。

《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⒊  泛指祭祀。

《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

⒋  泛指四时。

《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张衡 《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

⒌  光阴;岁月。

《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 《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

⒍  年纪;年数。

《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 《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

⒎  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

《孟子·滕文公下》:“孔子 惧,作《春秋》。”
宋 范仲淹 《近名论》:“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

⒏  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春秋》, 燕 之《春秋》等。 汉 以后有《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

《史记·乐毅列传》:“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墨子 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康有为 《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寃狱两年悲党錮,维新元老记春秋。”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

⒐  春秋、战国 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

⒑  指褒贬。 《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涇渭,皮里自具春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王(王生 )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⒒  时代名。 孔子 《春秋》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赵、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

《孟子·尽心下》:“春秋 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春秋 之末,羣经方备。”
唐 韩愈 《进士策问》:“春秋 之时,百有餘国。”

国语辞典

春秋[ chūn qiū ]

⒈  泛指四时。

《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汉·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⒉  年龄。

《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如:「春秋正富」。

⒊  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⒋  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

⒌  (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西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

英语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chronicle of Lu State (722-481 BC)​, spring and autumn, four seasons, year, a person's age, annals (used in book titles)​

德语>五经 (S)​, Annalen der Frühlings- und Herbstperiode (eines der „Fünf Klassischen Werke“)​ (S)​, das Alter eines Menschen (S)​, Frühling und Herbst, ein ganzes Jahr (S)​, Frühlings- und Herbstannalen (722 bis 481 v. Chr.)​ (S)​, Frühlings- und Herbstperiode (722 bis 481 v. Chr.)​ (S)​, Geschichtsbuch, Chronik (S)​

法语le printemps et l'automne, an, année, âge

分字解释


※ "春秋"的意思解释、春秋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春秋有董狐之笔,恶不掩,善必彰,当年赵盾弑君之后,梗直的史官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赵盾连杀数名史官,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2.春秋战国时代的所谓‘纵横家’之流,往往随机应变,朝秦暮楚。

3.春秋战国时代是个百花争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而墨子初学孔孟之道,后来对儒家的等级繁琐礼乐等感到了厌烦,不学儒学而自成一派:墨家学派。

4.六十五个春秋,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六十五个春秋,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六十五个春秋,“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

5.这位男士正当春秋鼎盛之时,服饰辉煌,相貌堂堂。

6.据皇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皇城镇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为安平城,系王亲贵族居住之地,故名“皇城营”。

7.一派是《吴越春秋》,不但掘墓鞭尸,还挖眼睛;另一派是《越绝书》,回到了鞭坟,没有掘墓鞭尸挖眼睛。

8.幽王烽火戏诸侯死在骊山脚下后,周朝进入了波澜壮阔的百家争鸣侠客辈出的春秋时代,在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侠肝义胆扶弱锄强的四大剑侠和七大游侠.

9.据悉,目前南投草屯乡洪姓人口有2万多人,他们不仅认真修订族谱,虔诚追源溯流,而且每年春秋两季还要在宗祠举行隆重的公祭活动,瞻仰闽南的始祖。

10., 九州四海刀兵齐举的乱世春秋中,试看那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乞儿,如何在坎坷崎岖的逐鹿中原中,执牛耳,掌天下,打拼出自己不可一世的跋扈。


AI解释


词语“春秋”的意思:

1. 指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时期,即春秋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2. 指四季,泛指时间。

3. 古代史书,指《春秋》,孔子所著,记载了鲁国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春秋”条目解释如下:

春秋,时也。孔子作《春秋》,记鲁国事,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又,春秋,时也。四时之序,如春秋然。

出处:

《春秋》一书记载了鲁国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由孔子所著。

同义词:

岁月、时光、年代、时期

反义词:

瞬间、刹那、一时

相关词语: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春秋笔法、春秋大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春秋笔法:春秋时期,孔子编写《春秋》时,用简练的文字表达深意,后人称之为春秋笔法。这种笔法后来成为古代文学的一种风格。

网络故事:春秋笔法在网络上被一些网友用来形容那些用简短文字表达深刻内涵的段子或文章。

造句:

1.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火连天。

2. 这部小说以春秋战国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3.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度过了三个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