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禄


拼音cí lù
注音ㄘˊ ㄌㄨˋ

繁体辭祿

辞禄

词语解释

辞禄[ cí lù ]

⒈  辞去爵禄。

引证解释

⒈  辞去爵禄。

《汉书·张安世传》:“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太盛,乃辞禄。”
《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有司劾 畴 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 太祖 重其事,依违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以 畴 同於 子文 辞禄, 申胥 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夫 鲁连 之智,辞禄而不返; 接舆 之贤,行歌而忘归。”
《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冬,十月,戊寅朔, 张珪 归 保定 上冢,以病辞禄,不允。”

分字解释


※ "辞禄"的意思解释、辞禄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辞禄”的意思:

“辞禄”是指辞去官职或放弃俸禄。通常用来形容官员或知识分子因为某种原因而主动放弃官职或官职带来的待遇。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辞禄”并没有单独的条目,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辞去俸禄”或“辞去官职”。

出处:

“辞禄”这个词语的出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文献记载,它是一个成语或常用语,广泛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同义词:

辞官、弃禄、退隐、辞去官职

反义词:

留任、任职、就职

相关词语:

隐居、退隐、离职、辞职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辞禄”这个词语在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或故事,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官员辞官退隐的故事。例如,唐代诗人陶渊明因不满官场腐败,辞官归隐,成为后世文人向往的隐士典范。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毅然辞禄,选择回归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