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色


拼音cí sè
注音ㄘˊ ㄙㄜˋ

繁体辭色

辞色

词语解释

辞色[ cí sè ]

⒈  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晋书·祖逖传》

one's speech and facial expression;

引证解释

⒈  言辞和神色。

《后汉书·独行传·陆续》:“续 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
《晋书·祖逖传》:“﹝ 逖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 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公厅上论职事,或未免厉辞色,若盃酒閒,詎可无和气以相接?”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良久,司閽者曰:‘ 范爷 因公往 常州 去矣。’察其辞色,似有推托。”

⒉  指温和的言语、态度。

《魏书·崔游传》:“松柏 归款,引为主簿,稍以辞色诱之,兄弟俱至。”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奏对之际,无不假以辞色,善恶兼听,未尝峻折之也。”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侍阿哥书房讲读,严正恪勤,於中贵不假辞色。”

国语辞典

辞色[ cí sè ]

⒈  言语态度。

《晋书·卷六二·祖逖传》:「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三国演义·第四一回》:「瑁遂与张允同至樊城,拜见曹操。瑁等辞色甚是谄佞。」

分字解释


※ "辞色"的意思解释、辞色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北韩怪胎*裁者金正日的军队也不假辞色,随后追加回敬了几颗短程飞弹。

2.生平仰慕班超、傅介子的为人,常常高歌吟咏,特别爱唱汉高祖的《大风歌》和荆轲的《易水歌》,慷慨激昂,形于辞色。

3.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AI解释


词语“辞色”的意思:

“辞色”是指言语和神色,即说话的方式和表情所传达出的情感或态度。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辞”字条下有关于“辞色”的解释,但“辞色”作为一个合成词,并没有独立的条目。根据“辞”和“色”的解释,可以推测“辞色”可能指的是言语的神情和态度。

出处:

“辞色”作为一个成语,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出处,它是由“辞”和“色”两个单独的词组合而成的。

同义词:

言辞态度

言语表情

言行举止

反义词:

沉默寡言

无言以对

言不由衷

相关词语:

言辞

表情

语气

神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辞色”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词语,并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表情来描绘其内心情感或态度的情节。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的辞色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自信,让人感受到他对项目的成功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