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

词语解释
⒈ 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末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的统治者。咸丰帝妃,同治帝母。满族。叶赫那拉氏。为人阴险毒辣,善于玩弄权术。1861年咸丰帝死,同治帝继位,她发动祺祥政变,实行“垂帘听政”,掌握清廷实权。同治帝死后,立载b141(即光绪帝)为帝,仍由她听政。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她把持朝政四十余年,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后病死。
国语辞典
慈禧太后[ cí xī tài hòu ]
⒈ 清穆宗的母亲。(西元1835~1908)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西元一八五二年被咸丰皇帝选入宫,封兰贵人,一八五七年封为贵妃。穆宗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於穆宗、德宗两朝先后垂帘听政计四十七年。历经大事,能识人,有果断,晚年耽逸乐,宠佞幸,纲政遂紊。戊戌政变、庚子拳乱,后为祸首。卒谥「孝钦」。因与慈安太后所住的宫院分东西二宫,故世称「西太后」,简称为「西后」。
英语Empress Dowager Cixi or Ts'u Hsi (1835-1908), regent 1861-1908
法语impératrice douairière Cixi
分字解释
※ "慈禧太后"的意思解释、慈禧太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宫廷代茶饮,则要精致得多,而且会考虑对症下药,比如慈禧太后经常有“胃气欠调,消化迟滞”等脾胃症候,用炒谷芽二钱,生槟榔二钱,水煎代茶。
2.因为皇帝太小,所以由慈禧太后摄政。
3.因为皇帝太小,所以由慈禧太后摄政。
AI解释
词语“慈禧太后”:
意思:慈禧太后,是中国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姓叶赫那拉,名慈禧。她是咸丰帝的皇后,同治帝和光绪帝的生母,清朝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女性之一。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对“慈禧太后”这个词语的单独解释,因为它是历史人物的名字,不是古代文献中的常用词语。
出处:
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卒于1908年,是清朝末年的重要人物,其事迹主要见于各种历史文献和野史记载。
同义词:
皇太后、西太后、那拉太后
反义词:
无直接的反义词,但与“慈禧太后”相对的概念可以是“皇帝”、“摄政王”等。
相关词语:
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庚子赔款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慈禧太后的网络故事和典故有很多,例如“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导致变法失败的故事。还有关于她晚年奢侈生活的描写,如“修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等。
造句:
慈禧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惜发动政变,囚禁了自己的儿子光绪帝。
相关词语
- tài píng gǔ太平鼓
- hòu hàn shū后汉书
- sòng tài zǔ宋太祖
- hòu fāng后方
- hòu miàn后面
- tài cháng太常
- hòu lǐ tóu后里头
- lǎo tài tài老太太
- hòu dùn后盾
- hòu qī后期
- tài píng lìng太平令
- hòu mén后门
- shēn hòu身后
- tài tài太太
- luò hòu落后
- tài píng jūn太平军
- tài píng dào太平道
- cí gū慈姑
- hòu yí zhèng后遗症
- hòu jìn后晋
- hòu lái后来
- duàn hòu断后
- tài zǐ太子
- tài píng dǎo太平岛
- qí hòu其后
- zhuì shí tài cāng赘食太仓
- tài píng cè太平策
- qù hòu去后
- tài píng太平
- hòu guǒ后果
- hòu zhǔ后主
- hòu huì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