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

词语解释
次韵[ cì yùn ]
⒈ 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英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s rhyming words;
引证解释
⒈ 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 白居易、元稹,称“元和体”。
引唐 元稹 《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
原注:“乐天 曾寄予千字律诗数首,予皆次用本韵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
一说始于 南北朝。明 焦竑 《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载 王肃 入 魏,捨 江 南故妻 谢氏,而娶 元魏帝 女,故其妻赠之诗曰:‘本为薄上蚕,今为机上丝。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 元 白 也。”
国语辞典
次韵[ cì yùn ]
⒈ 古代赠答诗中,依仿他人来诗的韵字次第作诗回赠。
分字解释
※ "次韵"的意思解释、次韵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次韵”的意思:
次韵是指按照别人诗作的韵脚和用韵来和诗。在古代诗词创作中,作者之间常常以次韵的形式进行酬唱,即后一位作者在创作时,要遵循前一位作者诗中的韵脚和用韵,以示尊重和回应。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对“次韵”进行解释,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次”可能指“次第”、“次序”,“韵”指“韵脚”,合起来即按照一定的次序或规则来押韵。
出处:
次韵的用法起源于唐代,但正式形成并流行于宋代。宋代诗人苏轼与黄庭坚等人之间就有许多次韵之作。
同义词:
酬韵、和韵、依韵
反义词:
不依韵、不次韵
相关词语:
押韵、对仗、平仄、律诗、绝句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次韵在网络上的故事或典故相对较少,但可以联想到一些文学团体或诗人之间的次韵比赛,比如“微博次韵大赛”等,这些活动体现了次韵在当代的传承和创新。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诗词中,杜甫与李白是好友,他们常以次韵的形式相互酬唱,杜甫的一首《月夜忆舍弟》就是次韵李白《月下独酌》之作。
相关词语
- cì dì次第
- cǐ cì此次
- mù cì目次
- cì shù次数
- rén cì人次
- yī cì依次
- shēng yùn声韵
- liǎng cì两次
- zài cì再次
- sān cì三次
- yì kǒu tóng yùn异口同韵
- shí cì食次
- zhǔ cì主次
- cì yào次要
- shàng cì上次
- jīn cì今次
- céng cì层次
- jiāng cì江次
- jiāng cì将次
- běn cì本次
- cì shù次述
- zhōng yāng gé mìng gēn jù dì dì sì cì fǎn“wéi jiǎo”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
- jǐn cì yú仅次于
- dì cì递次
- yùn jù韵句
- yùn yǒu韵友
- hé yùn和韵
- bù jū cháng cì不拘常次
- yòng yùn用韵
- yùn shū韵书
- piān cì偏次
- yùn hé韵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