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o

打包


拼音dǎ bāo
注音ㄉㄚˇ ㄅㄠ
词性动词

打包

词语解释

打包[ dǎ bāo ]

⒈  用纸、布、麻袋、稻草等包装物品。

pack;

⒉  把某物打成包或捆。

bale;

⒊  打开包着的东西。

unpack;

引证解释

⒈  整束行装。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打字》:“行路有打火、打包、打轿。”

⒉  特指僧人行脚云游。谓其所带行不多,仅打成一包而已。

宋 曾几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诗:“打包 龙井寺,持鉢 虎丘山。”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雪峰宗一》:“其徒以为打包潜窜,有欲束装从行者,己乃奄然坐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景城 天齐庙 一僧,住持 果成 之第三弟子……戒律清苦,虽千里亦打包徒步,从不乘车马。”

⒊  泛谓轻装出行。

宋 陈与义 《题继祖蟠室》诗之二:“万卷吾今一字无,打包随处野僧如。”

⒋  包装物品。

《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西门庆 这里是 来保,将礼物打包整齐。”

如:打包装箱;打包机。

国语辞典

打包[ dǎ bāo ]

⒈  整理并包扎物品。

如:「搬家时,最好将这些书先行打包。」

⒉  行脚僧所背负的包裹。引申为行脚僧到处云游的意思。

宋·陆游〈感事〉诗:「老夫看 尽人间事,欲向山僧学打包。」

⒊  客人在餐厅用餐完毕后,请服务生将剩余的菜肴包好带走,俗称「打包」。

英语to wrap, to pack, to put leftovers in a doggy bag for take-out

法语envelopper, emballer, demander un petit sac pour emporter les restes

分字解释


※ "打包"的意思解释、打包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它们有时候会繁殖下一代,有时候则只是复制基因,直到时机成熟才将一大群子子孙孙打包送出去。

2.打包食物必须回锅:冰箱温度只能抑制细菌繁殖,不能彻底杀灭它们。故冰箱中食物取出后必须回锅。否则会造成不适,例如痢疾或腹泻。

3.粽子神功:第一层,粽叶附体,嫁衣神功;第二层,糯米擀皮,打包神功;第三层,鲜肉作馅,肉丸神功。端午节,祝你马到成功!

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包机的粘合齿板的制造工艺,主要包含以下步骤:提高一底部设计为斜面的本体。

5.酷暑已过天渐爽,金秋问世人欢畅,天高云淡心闲静,金黄田野神兴奋,外面景色多怡人,打包上路旅游忙。祝君世界旅行日出门游,烦恼磕绊一齐丢,幸福快乐多收集,旅游带回好运转。

6.因而当一年前金融崩溃来临时,衣冠楚楚的mBa打包走人首先从金丝雀码头开始看起来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

7.厕所内有衣帽钩、整容镜、卷筒纸、扶手和坐桶,还有三两本精美杂志,用厕后,内部的机械便利用可降解的树脂薄膜即时打包,不会散发臭气或污染环境。

8.看到有些地方中药材售缺,刘坤洲斩钉截铁地命令:“快把我们的金银花、板蓝根等药材晒好、打包,随时准备外运支援!”两万多公斤草药堆得小山一样高。

9.你的生日到了,我将毕生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打包给你,融进在这条短信里,你可不要辜负了我的祝福哦,又长大了一岁,要更幸福哦!

10.我把“快乐、幸福、吉祥、好运”打包,拜托“健康、平安、漂亮、富贵”去照看你,姐妹日,祝愿亲爱的闺蜜,一生平安,顺心顺意。


AI解释


词语“打包”的意思:

“打包”通常指将物品用纸、布、塑料等材料包裹起来,以便于携带、运输或保存。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将多个事物或信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打包”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条目出现,因为“打包”并不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不过,从字面上理解,“打”有整理、收拾的意思,“包”有包裹的意思,所以“打包”可以理解为整理包裹。

出处:

“打包”作为一个现代汉语词汇,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俗语。

同义词:

包裹、捆扎、捆包、装箱

反义词:

拆包、解包

相关词语:

打包盒、打包带、打包纸、打包费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打包”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多见,但可以联想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例如,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昨晚打包了一堆好吃的,今天带到公司去。”这里的“打包”指的是将食物装好,准备带走。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昨天晚上,为了方便出门,我把衣服、零食和电脑都打包好了,准备去参加朋友的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