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膊


拼音dā bó
注音ㄉㄚ ㄅㄛˊ

搭膊

词语解释

搭膊[ dā bo ]

⒈  同“褡膊”

(林冲)系了搭膊。——《水浒传》

long-girdle;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布制的长方形口袋。中间开口,两头各有一袋,可以搭在肩上,故名。

元 李文尉 《燕青博鱼》楔子:“则我这白氊帽半抢风,则我这破搭膊落可的权遮雨。”
《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却见一个后生,头带万字头巾,身穿直缝宽衫,背上驮了一个搭膊,里面却是铜钱。”

⒉  一种用较宽的绸、布做成的束衣腰巾,有的中间有小口袋,可以裹系钱物。

《水浒传》第五回:“腰繫一条称狼身销金包肚红搭膊。”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裩下截。”

国语辞典

搭膊[ dā bó ]

⒈  一种长形布袋。参见「搭连」条。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见一个后生,头戴万头巾,身穿直缝宽衫,背上驮了一个搭膊,里面却是铜钱。」
《水浒传˙第二六回》:「叫士兵解搭膊来,背接绑了这老狗,卷了口词,藏在怀里。」

⒉  背褡、背心。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楔子》:「则我这白毡帽半抢风,则我这破搭膊,落可的权遮雨,谁会住半霎儿程途。」

英语shoulder bag

德语Umhängetasche (S)​

分字解释


※ "搭膊"的意思解释、搭膊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搭膊”的意思:

“搭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一种绑在手臂上的布带或布条,常用于固定或携带物品,类似于现代的背包带或绑带。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搭膊”的解释为:“搭,以带系物也。膊,臂也。搭膊,以带系臂也。”

出处:

“搭膊”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仪礼·士冠礼》中有“搭膊,结带也”的记载。

同义词:

绑带

绳带

腰带

背带

反义词:

解开

撕破

相关词语:

搭扣

搭扣带

搭肩

搭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搭膊”一词较为冷门,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与“搭膊”相关的故事或典故。

用这个词语造句:

小明在野外徒步时,用一条布带做了个简易的搭膊,方便携带食物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