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ǎo

打草


拼音dǎ cǎo
注音ㄉㄚˇ ㄘㄠˇ
词性动词

打草

词语解释

打草[ dǎ cǎo ]

⒈  割草。

mow; cut garss;

引证解释

⒈  收割草料。

⒉  起草。指初步写出文稿或画出画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也不打草,不勾思,先序几句俺传示,一挥挥就一篇诗,笔翰与 羲之 无二。”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四折:“指河里的船,便是题目,不打草,便作四句诗,好才也!”

分字解释


※ "打草"的意思解释、打草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现在的局势非常紧张,我们要不动声色的观察敌情,以免打草惊蛇。

2.这个计谋的关键在于避免打草惊蛇,等对方鬆懈后,可一举进攻。

3.警方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所以派出便衣警察埋伏在四周。

4.这件事急不得,表面要装镇定,以免打草惊蛇。

5.大家先不动声色,免得打草惊蛇,让他跑了。

6.计划不周密,轻举妄动,就会打草惊蛇,给你们下一步破案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7.侦破工作应谨慎保密,不要打草惊蛇。

8.后来她对我说,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龙少也会屁话连篇,扯谎不用打草稿了,这事竟成了她取笑我的把柄了。

9.他先拟好作文提纲,接着就打草稿。

10.计划不周密,轻举妄动,就会打草惊蛇,给你们下一步破案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AI解释


词语“打草”的意思:

“打草”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用竹竿、扫帚等工具打击草丛,使其中的杂草倒伏。比喻做事不留余地,过于急躁;也比喻做事粗心大意,没有考虑到可能引起的后果。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比喻处理问题时的不周全或过于简单从事。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打草”条目的解释为:“以竹杖击草也。亦谓草盛而击之,以除其害也。”

出处:

“打草”的出处不详,但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可见其历史悠久。

同义词:

扫草、拨草、除草

反义词:

护草、养草、养草为患

相关词语:

拔草、除草、锄草、割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打草”相关的网络故事是“打草惊蛇”。这个故事源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的是齐国的孟尝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故意在夜晚打草惊动了蛇,以此来提醒自己的部下要警惕敌人,不可疏忽大意。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做事总是打草惊蛇,让别人防不胜防,因此人缘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