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izhào

待诏


拼音dài zhào
注音ㄉㄞˋ ㄓㄠˋ

繁体待詔

待诏

词语解释

待诏[ dài zhào ]

⒈  等待诏命。

⒉  官名。汉代征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⒊  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唐代不仅文词经学之士,即医卜技术之流,亦供直于内廷别院,以待诏命。因有医待诏、画待诏等名称。宋元时对手艺工匠尊称为待诏,本此。

⒋  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诏”。

引证解释

⒈  等待诏命。

《文选·扬雄<甘泉赋>序》:“孝成帝 时,客有荐 雄 文似 相如 者……召 雄 待詔 承明 之庭。”
张铣 注:“待詔,待天子命也。”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明经思待詔,学剑觅封侯。”
清 惠士奇 《送蒋树存之官馀庆》诗:“待詔吾留 金马门,修书君上 南薰殿。”

⒉  官名。 汉 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 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唐 有翰林待诏,负责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等事。后改为翰林供奉。 明 清 翰林院属官有待诏,秩从九品,掌校对章疏文史,为低级事务官。

《汉书·王莽传中》:“莽 诛灭待詔,而封告者。”

⒊  待命供奉内廷的人。 唐 代不仅文词经学之士,即医卜技术之流,亦供直于内廷别院,以待诏命。因有医待诏、画待诏等名称。 宋 元 时对手艺工匠尊称为待诏,本此。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裱褙铺里﹞ 璩待詔 问:‘府干有何见諭?’虞候道:‘无甚事,閒问则个。’”
《水浒传》第四回:“智深 走到铁匠铺门前看时,见三个人打铁。 智深 道:‘兀那待詔,有好钢铁么?’”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看那娘子,正与浇蜡烛待詔説话。”

⒋  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詔”。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二章:“楚用 几个人早都交卷完毕,在理发室找待诏梳了发辫。”

国语辞典

待诏[ dài zhào ]

⒈  唐朝时,凡文词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专家,养于翰林院中,以待皇帝诏命应对。有画待诏、医待诏、棋待诏等名称。

⒉  职官名。宋置。明、清属翰林院。

⒊  宋元时对各种工匠的尊称。

《水浒传·第四回》:「智深便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
《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女童觉被他看见,脸都红了,道:『蒯待诏,有甚说话?』」

分字解释


※ "待诏"的意思解释、待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


AI解释


词语“待诏”的意思:

“待诏”是指古代官吏等待皇帝召唤,以备任用的一种状态。在古代,官员分为许多等级,待诏是其中一种较低级的官职,通常是指那些尚未得到正式任命,但被皇帝看中,等待进一步任命的官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待诏”条目的解释为:“待,等待也。诏,皇帝的命令。待诏,谓待皇帝之诏命也。”

出处:

“待诏”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在《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关于待诏的记载。

同义词:

等诏

待命

俟命

反义词:

已任

已决

已定

相关词语:

待命

诏令

诏书

皇帝

官员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待诏”的典故,可以提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被刘备封为军师,但他并没有立即得到实权,而是处于待诏状态。后来,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逐渐赢得了刘备的信任,最终成为蜀汉的丞相。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自幼聪颖过人,成年后便待诏于朝廷,等待皇帝的召唤,以期施展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