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nghuī

荡隳


拼音dàng huī
注音ㄉㄤˋ ㄏㄨㄟ

繁体蕩隳

荡隳

词语解释

荡隳[ dàng huī ]

⒈  毁坏。

引证解释

⒈  毁坏。

宋 苏舜钦 《符瑞》:“政化荡隳,虐戕下民,刑罚炽张,颂声寥寂。”

分字解释


※ "荡隳"的意思解释、荡隳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荡隳”的意思:

“荡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指毁坏、摧毁。常用于形容建筑物、桥梁等被破坏或倒塌的情况。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荡隳”的解释为:“荡,毁也;隳,堕也。荡隳,谓毁坏也。”

出处:

“荡隳”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车舝》中的句子:“荡荡其马,隳隳其车。”这里的“荡荡”和“隳隳”都是形容车辆摇摇欲坠、即将倒塌的样子。

同义词:

毁坏、摧毁、坍塌、崩坏等。

反义词:

坚固、稳固、安全等。

相关词语:

毁损、破坏、坍塌、崩塌、倒塌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荡隳”是一个较为冷门的古汉语词汇,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联想到一些与毁坏、倒塌有关的现实事件,如自然灾害导致的房屋倒塌、桥梁坍塌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这次地震中,许多古老的建筑被荡隳,成为了历史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