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o

刀俎


拼音dāo zǔ
注音ㄉㄠ ㄗㄨˇ
词性名词

刀俎

词语解释

刀俎[ dāo zǔ ]

⒈  刀和砧板,原为宰割的工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butcher's knife and chopping block;

引证解释

⒈  刀和砧板。宰割的工具。

《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韩诗外传》卷八:“三公之位,我知其贵於刀俎之肆矣;万钟之禄,我知其贵於屠羊之利矣。”
韩瀚 《山河曲·西北坡》:“天将曙,告英雄将士,糖弹杀人胜刀俎。”

⒉  宰割。

清 遯庐 《童子军·谋劫》:“难道轰轰烈烈的大丈夫,平白地受人刀俎么!”

⒊  喻极危险的境地。

清 钱谦益 《继母吴氏加赠淑人制》:“付餘年於血泪之内,九死而一生;出遗孤於刀俎之中,再世而一息。”

国语辞典

刀俎[ dāo zǔ ]

⒈  刀子和砧板,为切割鱼肉的器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英语sacrificial knife and altar

法语couteau sacrificiel

分字解释


※ "刀俎"的意思解释、刀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刀俎”的意思:

“刀俎”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比喻可以任意摆布、控制的对象。其中,“刀”指的是切割用的刀,“俎”指的是放肉的盘子。整个词语寓意着像切肉一样,可以任意操控。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刀俎”条目的解释为:“刀俎,刀与俎也。俎,所以载肉。”即刀和俎是切割肉的器具,其中俎是用来承载肉的盘子。

出处:

“刀俎”的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三》:“今者齐王将欲伐宋,民之饥者以为刀俎,民之寒者以为衣褐,民之劳者以为鞭策,民之死者以为坟墓。”这里指的是齐王准备攻打宋国,民众的困苦被比作刀俎,意味着齐王可以任意摆布。

同义词:

刀砧、刀割、刀斧

反义词:

柔弱、软弱

相关词语:

刀兵、刀剑、刀刃、刀光剑影、俎豆、俎豆之器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刀俎”一词常被用来比喻政治斗争中的强势一方。例如,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政治家在谈论国际关系时,用“刀俎”来形容自己国家的地位,意指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强大的控制力。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我国一直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不做任何国家的“刀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