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

词语解释
大司马[ dà sī mǎ ]
⒈ 官名。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 汉 承 秦 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汉 武帝 罢太尉置大司马。 西汉 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 东汉 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 魏 晋 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 南北朝 或置或不置, 陈 但为赠官。 明 清 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国语辞典
大司马[ dà sī mǎ ]
⒈ 职官名。周代为主掌武事之官,汉代则为三公之一,后世也常以大司马称兵部尚书。
引《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分字解释
※ "大司马"的意思解释、大司马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东晋大司马大将军桓温,雄姿英发不可一世,自认为样貌出众,风神俊朗,器宇不凡,常常自比司马懿、刘琨这样的大英雄。
2.大司马得胜归来,真不愧是我大贲国之干城!
3., 为父自以为历经沧桑之变,能够洞明世事,明察秋毫,而今方知至死也参不透大司马王莽之所思所为。
AI解释
词语“大司马”:
意思:
“大司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属于六卿之一,主要职责是掌管军事,负责统领全国的军事力量。在秦汉时期,大司马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大司马”词条解释为:“司马,官名,掌军国之政。”,这里的“大”字表示其地位高、权力大。
出处:
“大司马”一职最早见于《周礼·夏官》,但正式设立于秦朝,成为中央三公之一,直至南北朝时期。
同义词:
大将军、上将、军司马、大将军军司等。
反义词:
无具体反义词,但相对的官职有太师、太傅、太保等。
相关词语:
大将军、上将军、将军、节度使、武将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大司马”在历史上地位崇高,一些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也较为知名,如“马革裹尸”,意指英勇战死。另外,历史上的“司马迁”也因为撰写《史记》而广为人知,与“大司马”这一官职虽无直接关联,但作为姓氏与司马家族有关,常被提及。
造句:
在大司马的指挥下,军队英勇奋战,取得了抗敌的重大胜利。
相关词语
- bù dà不大
- dà lǐ shí大理石
- dà dōu大都
- luò luò dà fāng落落大方
- fān sī藩司
- dà niáng大娘
- èr mǎ二马
- dà yì miè qīn大义灭亲
- luó mǎ罗马
- dà dòng mài大动脉
- dà dǎ nòng大打弄
- tiān mǎ天马
- qiáng dà强大
- sī fǎ司法
- dà gū大姑
- dà zhèng大正
- dà nián大年
- dà píng大平
- dà gàn大干
- diàn dà电大
- zhòng dà重大
- mǎ lì马力
- yuè guāng mǎ月光马
- dà kǒu大口
- dà shǐ大史
- mǎ bā èr马八二
- dà tīng大厅
- dà sàng大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dà yuán大员
- dà zhuān大专
- dà huì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