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zǎi
注音ㄉㄚˋ ㄗㄞˇ
⒈ 官名。
⒈ 官名。详“太宰”。
引《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 请杀 桓公,将以求大宰。”
孔颖达 疏:“《周礼》:天子六卿,天官为大宰。诸侯则并六为三而兼职焉。”
词语“大宰”的意思:
“大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官职名,通常指掌管国家财政、刑狱等事务的高级官员。在先秦时期,大宰是诸侯国的高级官职,相当于中央政府的大臣。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大宰”的解释可能涉及其官职的性质和职责,但具体的解释可能因版本而异。一般来说,它可能会提到大宰是负责国家重要事务的官员。
出处:
“大宰”这一官职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具体在《左传》、《国语》等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
同义词:
大臣
宰相
尚书
反义词:
小臣
宰相
小吏
相关词语:
宰相府
尚书省
财政部
刑部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大宰”是古代官职,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关联。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有一些关于大宰的描述或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大宰是处理国家财政大计的重要官员,他肩负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例句:
古代的大宰不仅要处理国家的财政收支,还要平衡各诸侯国的利益,其责任之重,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