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zhōng chéng
注音ㄉㄚˋ ㄓㄨㄥ ㄔㄥˊ
⒈ 古官名,掌管接受公卿的奏事,以及荐举、弹劾官员的事务。
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英officer of official personal affairs in feudal China;
词语“大中丞”:
意思:
“大中丞”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官职名称,属于明清两代的官衔,是中央官职中的一种。其中,“大”表示高级,“中丞”则是官职名,具体指中央政府中的丞官,是丞相的副手。这个职位在朝廷中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解释“大中丞”的词条,但是可以参考“中丞”一词的解释。“中丞”出自《汉书·百官公卿表》,指中央官署中的丞官,相当于现代的副职官员。
出处:
“大中丞”作为官职名称,没有具体的出处,它是在明清两代长期使用的官职名称。
同义词:
中丞
大丞
反义词:
无明显反义词,因为“大中丞”本身就是一种官职,代表高级官员。
相关词语:
丞相
官职
朝廷
明清
官场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大中丞”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场的故事,如《官场现形记》等小说中可能会提到这类官职。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大中丞作为朝廷的重臣,负责辅助丞相处理国家大事,他严谨公正,深受百姓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