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三

词语解释
登三[ dēng sān ]
⒈ 谓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⒉ 谓帝王与道、天、地三者并尊。
引证解释
⒈ 谓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引《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方将增 泰山 之封,加 梁父 之事,鸣和鸞,扬乐颂,上减五,下登三。”
李善 注引 李奇 曰:“五帝之德, 汉 比为减;三王之德, 汉 出其上。”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咸五,下登三。”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咸同於五帝,登三王之上。”
《南齐书·王融传》:“习 呼韩 之旧仪,拜鑾舆之巡幸,然后天移云动,勒封 岱宗,咸五登三,追踪七十。”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高祖 以援疑拨乱,伏紫气而登三; 太宗 以端拱继明,自黄离而用九。”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约史徇名,勉附青云之士,实偶登三之盛,获从旅百之先。”
⒉ 谓帝王与道、天、地三者并尊。
引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圣上初九潜泉,登三佩契。”
冯浩 笺注:“此所谓登三者,谓帝王与道、天、地三者并尊也。”
《旧唐书·音乐志三》:“穆穆我后,道应千龄。登三处大,得一居贞。”
分字解释
※ "登三"的意思解释、登三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闻言,傲悟远脸色微微沉了下去,欧德那个人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突然来访,还是为了天茂城的事情,想必定然没什么好事。
AI解释
词语“登三”的意思:
“登三”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原指登上三公之位,即古代中国官制中的最高官职。后来也泛指升官或晋升。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登三”的解释可能涉及其原意,即指官至三公,但具体内容需要查阅《康熙字典》原文。
出处:
“登三”一词的出处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源于古代中国的官职制度。
同义词:
升迁
晋升
提拔
反义词:
落马
被贬
失势
相关词语:
三公:古代中国官职,指太师、太傅、太保,为最高官职。
官场:指官吏的仕途和活动场所。
官职:指官吏所担任的职务和等级。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登三”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可能指的是某人成功晋升至高级官职,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例如,某个官员经过多年努力,终于“登三”,成为了省级行政区的领导。
用这个词语造句:
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他终于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登三,成为了我们公司的总经理。
相关词语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mù三木
- dēng shí登时
- sān zhì三至
- sān bǎi三百
- sān shēn diàn三身殿
- èr sān二三
- sān shēn三身
- dēng lù登陆
- sān guó yǎn yì三国演义
- dēng chǎng登场
- dēng qiáng登墙
- jù yuè sān bǎi距跃三百
- sān nián bì三年碧
- sān fāng三方
-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义
- sān guó三国
- sān jié三节
- dēng tú zǐ登徒子
- sān bǎi qián三百钱
- sān lǐ wù三里雾
- sān sè jǐn三色堇
- sān zhèng三正
- pīn mìng sān láng拼命三郎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sān sè三色
- sān cì三次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三三两两
- sān gū三姑
- sān chǐ jiàn三尺剑
- sān biàn三变
- sān píng三平